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1204913位访问者

医生放弃“铁饭碗”,加入医生集团的921天

来源:BDG脑健康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12  浏览: | |
网络上搜索“盖延廷”,会跳出来很多互联网信息: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诊医师、德济医院神经外科主诊医师.....这些,都是盖延廷曾经工作过的单位。2015年,因为与恩师理念相同,他放弃体制内的“铁饭碗”,跟随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医师、宋冬雷教授一起,创办了“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所以,他现在的身份是: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的核心专家。
盖延廷:我在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的921天
关于医患关系
离开原来的单位后,现在的盖延廷更忙了:他是BDG冬雷脑科浦南基地的负责人,还要经常跑南通、苏州等多地合作的医疗基地进行复杂疑难病例的会诊手术。有可能上午还在上海看诊,下午就到南通去“抢险”了......节假日,休息日,这种所谓的福利,是很难排上日程的。但是,他却比以前更开心,感觉更充实了。
“这种开心我觉得来自于更好的医患关系,我们和患者走的更近了”。盖延廷如是说。“以门诊为例,为了让医生和患者有更好的交流,我们规定为门诊时间不少于20分钟。20分钟内做什么,都有具体的要求。5分钟听:听病人讲自己的病史和就诊经过记录;10分钟看:给患者做体查,看以往的检查报告;5分钟讲:结合患者的综合情况,给患者讲解病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方案建议。这样下来,双方的交流都是十分透彻的,医患双方的满意度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盖延廷:我在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的921天
关于自由
加入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后,还有一种开心来自于“拥有更多的探索的自由”。盖延廷接着说到。与在体制内,医生是医院运营环节的一个小部分不同,在医生集团,“医生”是核心。在这里,医生拥有很大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
这种自由和权利,主要怎么体现呢?盖延廷主任举了个临床上新技术引进的例子。
介入治疗脑动脉瘤是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方法,比起传统的开颅,创伤小,效果和患者体验都不错。但是,它有一些缺陷。对于巨大、复杂的动脉瘤来说效果和预后都欠佳(当然这些疾病本来也是世界棘手问题),复发率高达35%-50%。且因为瘤子大,填塞的介入材料多,这些材料在脑子里面不会被吸收,一直占着一个位置,就容易压迫到周围的脑组织和神经,出现一些后遗症。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有!
2年多前,在宋教授的牵头下,我们就开始研究这个事情。如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成绩斐然。我们挑选了80多个巨大、复杂疑难动脉瘤病例,利用第一代密网支架介入技术进行了治疗。2年随访下来,治愈率达到了92%!且患者术后都恢复的特别好,几乎没有后遗症。我的一篇关于这个技术的临床研究报告,也被《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发表了。
效果好、病人更安全、预后又好,这是一件医患双赢的事情。所以我们1月份又成为上海首家引进第二代密网支架技术,较第一代更升级,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动脉瘤。我们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也是上海首批可以开展这个技术的团队之一!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我是想说,一个新技术从立项、病人选择、临床实施、随访到广泛使用,我们整个流程是非常高效顺畅的。如果放在之前,审批、讨论到立项,都要花掉很长时间,不可能2年出来这么多病例且达到这样的一个研究成果。能够从一个新技术从头跟到推广,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生,这种感觉是非常棒的。
/
关于个人收获
在冬雷脑科这两年多,个人收获很大。最大的收获是专业技术方面的成长。BDG核心团队,都是由宋冬雷教授亲自手把手带教的。我们年轻医生能够得到这样经验丰富、国际知名的脑外科专家亲自指导,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而且,除了宋教授自己之外,他也会创造非常多的机会让我们走到台前。继2016年我们成立“BDG神经介入培训学院”,连续2年开展神经介入培训班后,今年1月5日-7日,我们又举办了首个由医生集团举办的脑科学术年会——“BDG脑科学术年会暨脑血管病手术和介入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我担纲主持人。现场来了100多位中层神经外科医生和20多位国内一流的神经外科、介入方面的专家,和他们一起讨论复杂案例,聆听最新技术进展,还有宋教授的导师、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奠基人周良辅院士也到场给我们后辈进行了深刻的点评,受益良多。
盖延廷:我在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的921天
另外,今年我们团队核心医生的研修计划也全部下来了。我今年的行程是去德国克虏伯医院,进行“脑血管病的介入栓塞”等方面的高级研修学习。
“做医生集团越久,就越享受这种感觉,怎么说呢,我把他叫‘纯粹的医生幸福感’。
分享到微信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