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1212026位访问者

三甲医院启动积分制+黑名单,300万药代最危险时刻?

来源:健识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24  浏览: | |

日前,上海知名的三甲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启动药企“医药代表”预约备案系统,是的,没错!

正是2016年平安夜,央视重磅曝光的医生在诊室收受药品回扣的上海华山医院。如果你是一位医药代表,注册登陆该网站后,系统会提示:“华山医院医药生产经营企业来访规定”。

除了早前《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接待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管理规定》明确的“三定一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有会议记录),这份医院规章,将医药代表对医生的拜访,视为一场高风险的“驾驶”,对医药代表及其所代表的药企,实行12分累计扣减和“黑名单”制度:

来访人员未佩戴胸牌,扣1分/人次;

来访未提前备案,扣2分/次;

来访结束后,未及时提交来访纪要,扣1分/次;

医药代表进入诊疗重点区域推广、统方,首次发现扣6分,第二次发现扣12分,第三次发现,直接记入本院购销“黑名单”;

疑似商业贿赂行为,一经查实,扣12分,材料上报;

年度扣分累计满6分以上者,约谈企业相关负责人;

扣满12分,停止采购对应企业医药产品3-6个月;

恢复医药产品供应后再次扣满12分,记入本院医药产品购销“黑名单”。

上述规定,在医药圈被“吐糟”刷屏~

来源:医药代表公号

吐槽归来,接受现实。全国300万医药代表,无疑是当下剧烈的医药体制改革中,医药营销合规压力下,处境最“窘迫”的那群人。如果,华山医院的拜访“倒扣”积分制成为全国医疗系统消灭回扣的反腐“样本”,则,300万医药代表的分流、淘汰与重塑,都将异常残酷。

拜访受限:多地掀起药代合规整顿潮

2016年平安夜,央视在上海、长沙两地三甲医院,曝光《高回扣下的高药价》,引发全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医药反复整顿“高潮”,各地卫计委、公立医院相继开展一系列打击药品回扣、“封杀”医药代表行动。

2017年6月,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试运行人脸识别系统,要求保安抓不符合要求的医药代表,如果效果好的话,可能推广到全市医院。(详见>>《上海人脸识别系统“抓”药代,医院挂满“禁入”条幅!”》)

曾有一位上海地区的医药人士对健识君表示,上海市现在医药反腐的风声非常紧,医药圈不时传出抓人案例,其中有医生也有药代,还有医院信息科的人因为统方被抓。

“医院现在是全方位 24 小时监控,不让药代进医院,医院书记亲自带队在门诊和住院区巡查。”

不仅仅是在上海,规范药代行为早已有全国蔓延之势。2017年8月,重庆医药集团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合作伙伴发通知:重庆各大医院召开了供应商大会,强调医院大厅、相关科室开通与市卫计委联通的监控摄像头,重申严禁药代到相关科室等医疗区域。有违规者,医院受罚。

2017年10月,有消息称,大连有关部门内部下发了上海医疗反腐的七份文件,并下了严令,依据上海卫计委的文件抓典型。没有预约的、不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去医院拜访的,可能要被抓,产品会被停,企业可能也会被踢出当地市场。

业界普遍认为,未来有关部门打击医药商业贿赂的力量不减,代表们一定要规范自身的行为,合规销售。

特别是,在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向全国人大代表作的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反腐”二字,可见反腐工作,绝对是今年政府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医改逐渐深入,国家反腐利剑出鞘,医药行业无疑将成为严打的重点。业内预言,2018年又将是遭医药反腐风暴持续袭击的一年。

“封杀”之下:300万医药代表何去何从?

现如今,相关部门严厉打击药品回扣,医院大举“封杀”医药代表的环境下,而公司内部的销售指标逐渐增长,未来医药代表应该怎么办?

事实上,医药代表这一职业在国外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其核心任务是是“传递药品信息、收集临床反馈”,曾被业界看作是制药厂家与医院、医生之间的桥梁。

该职业是上世纪80年代末被外资制药企业引进中国的。但目前“医药代表”这个词却慢慢变了味,成了行贿者,成为高药价的推手。

据行业预估,全国有300万医药代表,但真正符合上述要求的,可能也就30万~60万。有分析人士指出,规范医药代表的行为、消除药品回扣,关键还靠政府。“假如他们违规工作,就应该按相应法律法规处理,采用贴告示‘医药代表禁止入内’的方式,既藐视人格尊严,长期来说也于事无补。”

让医药代表回归本位,体现职业价值,根本上还是要综合治理滋长医药代表卖药的土壤。只有破除以药养医,切断医药之间灰色利益链条,才能建立医药之间正向的利益联系。

2017年12月底,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明确医药代表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医药代表未经备案不得在医疗机构内部开展学术推广等相关活动。

随着医改深入,医药代表合规性面临严峻考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医药企业可制定医药代表的职业规范,避免其不规范行为引发企业舆情声誉危机。医药代表规范操作可使其在向医生和医疗机构推介药品时,真正起到桥梁作用,提供科学的药学服务,更加有利于企业药品顺利推广。

对中国300万医药代表来说,下一步,全国范围的备案、监管,既是生死挑战,也是转型机遇。

分享到微信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