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1244695位访问者

药品 4+7 带量采购来袭,医生群体将何去何从?

来源:丁香园  作者: 贺滨  发布时间:2018-12-13  浏览: | |

国家试点带量采购结果揭晓,引发行业震动,不少医生也在关注:这对医生未来的执业环境会有怎样的影响?

 

与以往单个医院直接向药企采购不同,所谓带量采购,指的是由政府主导、以全国或部分地区为单位,进行药品的集中招标,由药企报价,选价低者中标,并进行统一采购。

 

这一举措目的是「以量换价」:用试点地区的全体公立医院的「年度用药总量」中一定比例(与以往单个医院相比更大的)订单总量,来换取低价购入「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机会。

 

这种保证数量的方式,也有助于规避之前药品招标过程中,很多药品降价后可能面临的「有价无市」的局面:降价的药品不再上市交易,而同样的药品有可能换个名字继续涨价,所谓的议价成了忽悠市场。

 

 

 

药品流通模式变化,影响稍见端倪

 

这次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显示:部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价格大幅跳水。

 

既然这能让药品价格降低,那这能不能有效地降低医疗总费用

 

目前还不好说。

 

但这确实有效挤压了这部分药品流通过程中的「灰色空间」。简单来说,就是这些药品在未来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将很难再向医生支付回扣。

 

虽然此次带量采购所涉及的药品采购额,仅占国内药品年销售总额的 0.5% 以下,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很可能代表着未来的药品流通模式变化方向。

 

即使在当下,部分以慢病诊疗和管理为主的科室也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从已经试点带量采购模式数年的上海,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据上海部分医院的医生反映,药品带量采购试点,主要产生了以下三点影响:

 

1.  由于纳入带量采购范围的药品,都是处方首选药物。这就意味着,医生只有在完成了这类药品要求的月度处方量后,才可以开其他的同类药品。

 

对部分医生而言,实时掌握本月处方量完成情况并不方便,而原有处方的习惯一时也不宜转变,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增加了临床诊疗中的部分麻烦和不可控因素。

 

2.  目前国内仿制药进行一致性评价的方式和标准,部分医生可能并不熟悉,因此,这些药品的实际疗效要想完全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可能也还需要一段时间。

 

3.  由于相关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几乎已经失去药品回扣空间,部分科室的医生收入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据称有些科室医生因此离职增多,医院工作也受到一些影响。

 

 

 

医药控费,医生风险或将持续增大

 

如果医生的收入与药价无关,那么「低药价」就不仅仅是财政和医保部门的诉求,也是患者和医生的诉求,麻将四方局,目标是一致的。

 

但由于国内目前医疗行业的行政管制,医生合法收入偏低,药品回扣就成了一种「必然却不合法」的补偿机制——很多情况下,医生甚至很难主动拒绝这种回扣收入。

 

医疗行业的价格管制,产生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医生一方面要面对繁重的诊疗业务,和持续恶化的医患关系,同时为了得到期望的收入,还要承受法律风险。

 

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医疗行业的生存和发展,留住了医生,却也把医生群体置于十分尴尬的处境:要治病就很难不违法,要守法就不得不离职。

 

实际上,行业行政化和价格管制的结果,就是以让医生承担法律风险为代价,来保住了国内的医疗行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十分可悲的局面。

 

回扣导致的大药方泛滥,直接催生了每年数千亿的药品和资金浪费

 

然而在历史上,无论主管部门推出何种外部的控费措施,都会在行业内催生出新的对策与规避方式,比如临床处方搭售其他的高回扣药品等。

 

面对这些乱象,政府必然会不断加大整治力度,以缓解医疗资金浪费对医保基金或将入不敷出的影响。

 

在有效仿制药都能如此大幅降价的情况下,继续放任那些无效「神药」高价横行,在未来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大。

 

在医疗行业的行政化和价格管制现状不变的情况下,出台各种控费政策和措施,重压之下,必然会引起行业内各利益相关方的持续震动,且可能导致两个结果。

 

一是控费效率不高,二是行业从业者的法律风险增大。

 

如果未来多数药品都将以带量采购的模式进入医院,那么医生的实际收入很可能会产生普遍的大幅下降。

 

即使将带量采购节省费用中的一部分,再转移支付给医生成为合法收入,那些原来依靠药品回扣作为主要收入的医生群体,实际平均收入大幅下降也是大概率事件,公立医院医生或将掀起一波离职潮。

 

 

 

面对这种局面,医生群体何去何从?

 

多年来,由于公立医院体制改革这个医改深水区的不可控因素较多,特别是公立医院的去行政化、医生的自由执业等改革,会触动从业者和民众的观念敏感点,所以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然而压力不等人,医疗开支高速增长,医保体系风险持续增大,不进行有效的医疗控费,很可能会导致行业崩溃。

 

面对两难处境,决策者试图用零差价、两票制、带量采购等方式不断挤压药品流通环节的灰色空间,「以药促医」,倒逼行业改革进入深水区。

 

虽然对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异议,但在这种情况下,医生群体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大,却是事实。

 

机会总是与风险并存,旧世界的内生风险增大,往往预示着新世界的机会在招手。

 

体制内的医生,习惯于在传统的公立医院行政化体系中,拥有在民营医院难以企及的学术机会和地位,部分医生还能通过回扣,拿到比民营医院所谓的高薪更高的收入。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付出了要承担越来越高的法律风险、以及不能自由执业的代价。新政策或将不断冲击体制内医生原来可以享受到的传统优势。

 

强者拥抱变化,弱者跟随变化。

 

公立医院的大锅饭不可能永远吃下去,实力派医生就该去追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力不足或兴趣不在临床的医生也该早日转行,去发现更适合自己的新世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而竞争会带来新局面。

 

自由执业是全球医生的普遍选择,在回扣空间不断被挤压的趋势下,医生群体的分化和逃离体制,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种普遍的选择。

 

 

本文作者贺滨:资深管理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多家医疗行业媒体从业经历,关注医患关系、医院管理和医疗改革,发表多篇行业分析文章。

 

分享到微信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