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643位访问者

李剑阁:每一次灾害发生,计划经济就有回潮的苗头,非常值得警惕

来源:正和岛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4-21   | |

 

作者:李剑阁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

来源: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面对灾害,我们要防止做错什么?

 

李剑阁认为,

 

第一,能力建设与保有成本之间要有权衡。实行大规模投资拉动和刺激经济的时候,投资效益的原则也决不能废弃。补短板固然是必要的,但从投资角度讲,也要有一个成本与效益的分析,要考虑投资的实际作用、建设与维护的成本负担等问题,不能因此挤占其他必要领域的支出。

 

第二,坚持市场化改革,不走回头路。每一次灾害发生,计划经济就有回潮的苗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倾向。这次新冠肺炎发生后,舆论上又有较多关于强化公有医院、批评前期医疗改革成果的声音,否定“社会办医”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这个倾向是非常危险,容易导致“财政真花钱、基层假干活”。重大灾难之后,我们应该对体制机制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完善,而不能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否则同样的问题还会出现在下一次危机事件中。

 

第三,新基建要坚持市场导向。要考虑在现有体制下,避免与实际脱节。有些地方将某些“新基建”的项目摊派给基层,如5G基站建设。这样产生不了投资带动效果,还挤占了基层的日常开支,扭曲了政府和企业、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李剑阁认为,只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建立良好的国家信誉,体制是健康的,方向是正确的,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这次的经济衰退。

 

附李剑阁去年关于医改的一篇演讲

 

李剑阁:医改行与思

本文原载“比较”公号

 

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医疗体制改革。1998年到2003年期间,我担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负责医疗体制改革的工作。可以说,当时所有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都是我主持研究和起草的。我们那时候的改革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建立了框架和雏形,同时也为中国8亿农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当时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现在相比其实还不够深刻,再加上当时中国的国家财力还非常有限,我们面对的困难比较多,所以改革进程比较缓慢。除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推进比较快以外,其他的都比较缓慢。整个改革过程也充满了争议和曲折。

 

在1998年推行的那一轮改革中,指导思想也是很明确的。当时领导一直说,我们的卫生部不能成为中国的总医院,应该是为中国老百姓监督管理医院的一个机构,不能站在医院的立场上,而应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管理监督医院。这就是我们当时的指导思想,也做了相应的制度安排,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这些改革难以推行。

 

中国的体制从根本上讲是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的,所以作为医疗服务主要供给者的公立医院是个官办机构,它有行政级别,也是一个小政府。而当时监管医疗服务费用支出的是一个事业单位,类似于一个企业或者说社会组织。可以想见,一个社会组织管政府是管不了的,达不到管办分离的改革目标。1998年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因为顽固的行政级别很难打破。行政化的医保经办体制有名无实,等于社保机构变成了筹资和拨款的单位,起不到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作用。面对比较强势的带有行政级别的公立医院,医保机构不能作为一个有选择权的购买者,它不是购买服务,因为服务是计划分配的,不买也得买。

 

医疗服务的提供和医疗费用的支出应该分离,实现外部制衡,就是西方教科书上所谓的第三方支付监督机制。我们认为,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以后,为最终实现社会医疗保险社会经办和治理的体制奠定了基础,也向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机构服务平台迈进了一步。从目前各地医疗保障成立的情况看,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有了很好的起点。因此,1998年建立社会保障体制时提出的社会保险制度和管办分开的原则,通过这一轮的改革有望得到实现。同时鼓励商业保险的发展和商业保险经办机构来管,由商业机构代办社会医保业务,这样逐步实现社会医保、社会经办的目标。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