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351317位访问者

当我们顺着免费医疗畅想下去……

来源:湘无恙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0-12   | |

一年一度的居民医保费征缴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也是人们讨论的焦点、热点。说起医疗保障时,人们往往不自觉的想到免费医疗。是啊,生了病去医院,如果自己一分钱都不花就把病看好了,谁不喜欢呢?但当我们顺着免费医疗畅想下去、大胆展开思维实验时,往往会发现,美好的初衷很可能通往令人意外的结果。

 

为什么免费医疗可以“有效”减少人均医疗支出?

  

鼓吹免费医疗的人,总是先入为主的假定自己能享受到的医疗质量是维持不变的,唯一变化的只有费用变成零。事实上,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人数增加,必然会导致人均水平降低,这是除法最基本的原理。

  

不管免费医疗的买单者是医保基金还是财政资金,它们就像森林一样,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经过多年的累积,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储备,可以承受一定的砍伐,但生长恢复的速度终归是有限的。

  

如果医疗免费了,不管是原来患者自费的部分、还是被免费吸引而增长的医疗需求,都需要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如此放开手脚大肆使用,等到原本的“森林”被取用殆尽、独木难支的时候,就一定会出现某种不怎么通情达理、甚至异常残酷的调节手段,以某种“额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额度”如果是落在医院头上,就会出现“先到先得”,谁先抢在额度用完之前住进医院谁就能活命,来晚了那就只能等下个月的额度;如果是落到患者头上,就会出现病轻者活,医院也只能让病重者自求多福。

  

有限资源VS无限需要,谁在免单、谁在排队?

  

谁都不想生病,但谁都免不了生病。

  

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有病才会去医院。这看似一句正确的废话,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大型三甲医院时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科室都是人满为患,可见对于一定规模的人群来说,虽然健康群体占大多数,但病患群体也已非常可观,这其中还不包括生了小病自己在家休息吃药的、担心费用太高而选择就近在小诊所搞定的,只有为数不多迫不得已的才来到大医院。

  

如果突然实现免费医疗,会是怎样的场景呢?显然,没有了费用的束缚,医疗需求猛然暴增下,大医院会立刻满员,挤不下的患者将逐级向二级、一级医院溢出,到最后所有的医院都将一号难求

  

那些平时还算健康、偶尔有一天生了病的人,本来打算到大医院免费一把,会惊愕的发现根本就看不上病,一级一级的寻过去,原来各处免费医院都在排长队,预约的号子都放到了几个月开外——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在英国等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公立医院正在真实发生的情景。

  

费用是一种调控手段,它也许不是特别公平、特别美好的调控手段。但当费用这种调控手段不复存在时,就只能纯粹以排队作为调控手段了,它也许更加公平,但相应的也更加残酷。特别是当一个人突发疾病,本来想着到医院里体验一把免费医疗,却发现前面全是排了几个星期队的病友,等能轮得到自己的时候,要么已经病得人事不省、要么已经自行康复,他一定会大摇其头,直呼“这不是我想要的免费医疗”吧。

  

疾病是平等的,但看病是不平等的

  

我们不妨更进一步。当这位患者发现前面排了长队但自己又不愿等待,该怎么办才好呢?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得加钱!”

  

就医是任何一类人群都共有的刚性需求,而需求就意味着市场。如果实行了免费医疗,表面上看是造福了大多数人,但总有一些手头宽裕的人,会本着“一分钱一分货”的理念,情愿自掏腰包来购买更高水平、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在免费公立医院之外从事盈利性的私营医疗服务,必然有利可图。届时一定会出现大多数人在公立医院排着长队等着免费看病,而少数人凭借有利的经济条件,花自己的钱到盈利性私营医院优先看病,加剧“同命不同价”。

  

有人可能觉得富贵病人凭本事花钱、私人医院凭本事赚钱,有什么大不了呢?需要指出的是,私营医院为了让高消费人群感受到“物超所值”,一定会不惜重金引入高水平的医生;医生出于提高自身收入和接触“优质客户”等考虑,也会更加愿意向私营医院流动。这样就必然造成免费医院留不住人才和技术,在免费医院看病的患者将逐渐被抛到医疗水平的平均线之下;而私营机构在滚滚财源的滋养下,可以不断从免费医院中抽取优质的人力资源和先进技术、茁壮发展。

  

看似各有所得,但平凡的患者和“优秀”的患者都是患者,平凡的医生和“优秀”的医生都是在治病救人,却要因为价码不同而相隔天渊,一个本意是体现公平的设计却将加速滑向金钱至上的深渊。

  

“我也许没病,但我就是不舒服”

  

社会保障是共济,医保尤其体现共济原则。

  

甭管有病没病,大家一起凑些钱出来;等到真有谁生了病的时候,自己出一部分,大家给凑一部分,互帮互助,从情感上和道德上都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如果看病的人自己不出钱,无论钱是来自医保基金还是财政资金,终究“羊毛出在羊身上”,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岂不成了别人在拿着我的钱免费看病?这样一来,没病的也要想着“生点病”出来,反正也不用自己掏腰包,为啥自己不去享受、却要白白被别的生病者薅羊毛?

  

到时,本意是人人免费,就很容易演变成人人“有病”,谁不去享受一下免费的检查和治疗、吃点“有病治病、没病防病”的免费药,谁就吃了亏、当了冤大头;反正我就是这里那里不舒服,哪怕看不出什么病来,到社区门诊部开几副中药当茶水泡着喝不也挺好?结果生病成了享福利,装病成了占便宜,没病的倒成了“老实人”、大傻帽。

  

所以说,当本应是共济互助的保障制度,变成了人人免费的福利制度时,就必然会扭曲社会价值观念,造成恶性攀比和资源浪费。

  

能免费治病,何必花钱买健康?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可是件劳神费力的差事,不能胡吃海喝,又要注意锻炼,还要适时体检、对自身检查出的薄弱环节小心谨慎维护着。

  

不过一想到若是不小心生了病,又伤人又伤钱的,那么在自身健康上花些时间精力就变得非常必要了。可若是免费医疗了,得个病似乎也就“没啥好怕的”,只要自己扛一下,政府就会出钱请医生给我免费治好,那平时还有什么必要忌口、健身呢?

  

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曲突徙薪”的故事:一位邻居建议屋主把烟囱改弯、把柴草从灶口搬开,屋主不听,几天之后家里果然失火了;事后屋主设宴感谢前来帮忙救火的左邻右舍,唯独没有请先前提醒自己的那位。

  

时常也听到医生们谈论起病人不听劝告、术后自作主张胡乱吃喝或是下地走动,结果病情加重不得不再次开刀的案例。可见医生治病是救命恩人,但提醒患者注意保健养生可就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了。病人需要为忽视健康承担经济后果的时候尚是如此,若是实行了免费医疗,恐怕医院、医生就更加不愿做“乌鸦嘴”了,反正病人自己不当回事,国家也会掏钱兜底,“来的都是客”,做医生的只管照方开药,何必去说些逆耳的忠言、平白惹别人不高兴呢?

  

引人深思的是,对于大多数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人来说,由于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因此衡量一场疾病的凶险程度时,往往不看患病部位、起病缓急或是危害程度,而是看治病的花销。“这病没啥,就给开了几十块钱的药”,或是“差点病死,医保报完自己还出了几万块钱”,成为病愈之后谈起当初病情的一个特别令人印象深刻和特别具有说服力的指标。如果任何疾病都变成“没花一分钱就治好了”,患者就无形之间失去了对自身健康价值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到了那时,平日不注意维护身体健康、发展成疾患的代价,可能更多的就只会体现在重病率、致死率这样冷冰冰的指标上了。

  

总之,在谈论免费医疗时,是一定要从当前的经济社会基础出发的;如果单纯出于美好愿望就想在半空中建起一座楼阁,最终得到的也只会是海市蜃楼的幻影。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