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26811 位访问者

观照 | 日本,还会失去多少年?

来源:古老板的老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02   | |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流传已久。

  

真的么?真的。

  

重要的不是历史,而是原因。

  

有人说:

  

“都是美国人的阴谋!一个《广场协议》,就把日本给阉了!”
“日本人太惨了!勤劳一辈子,最后被华尔街收割了!”
“你看日本多佛系,多躺平,那是一种生活智慧!”

  

美国政府坏么?坏!

  

因为美国早就对日本发动了贸易战,对日本出口汽车进行配额限制,对日本所有与美国竞争的产业进行打压,包括广场协议,一样是为了阻止日本产业与美国产业的竞争。

  

但是,日本的悲剧,美国对日本的政治干预,只是日本失去三十年中极小的一个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政治精英自己太蠢!

  

他们不是被人推下悬崖的。他们是自己闭着眼睛,唱着“我躺平,我快乐”,一步步走到悬崖边上,然后微笑着跳下去的。

  

日本这三十年,不是“失去”了,而是“该死”!

  

日本的经济泡沫在九十年代破灭了,破灭不是坏事,是一场大病罢了。

  

只不过,病人自己死活不让医生下刀,还天天给自己打吗啡,最后活活把自己拖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这,才是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全部真相。

  

要搞懂日本是怎么把自己玩残的,你得先搞懂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问题。

  

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很多人永远也搞不懂这个问题。他们觉得钱就是政府印出来的一张纸,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我告诉你,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被骗了。

  

因为他们相信,可以无中生有地创造财富。

  

货币,不是财富本身。它只是一个信息传递工具,一个交易媒介。

  

利息,就是“时间”这件商品的价格。

  

利率高,说明大家更看重现在,不愿意等;利率低,说明大家更看重未来,愿意投资。

  

价格和利率,是市场经济的神经系统。

  

它们像无数个信号兵,告诉企业家们,现在社会最需要什么,资源应该往哪里投。

  

现在,问题来了。

  

如果政府和央行,这只“闲不住的手”,开始瞎逼逼地操纵这把尺子,会发生什么?

  

你本来一米八的大个子,央行非说你只有一米二。你本来一百八的体重,央行非说你只有一百二。

  

整个市场,就全乱套了!

  

这就是日本悲剧的根源!是所有信贷扩张、货币放水导致的经济危机的总病根!

  

米塞斯的商业周期理论,就是解剖日本这具“经济僵尸”的唯一正确的手术刀。

  

我们把时间拉回到80年代。

  

那时的日本,牛逼得不行。

  

日本人背着成捆的日元,全世界买楼、买画、买公司。

  

所有人都觉得,日本马上就要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了。

  

但是,这种繁荣,是真的吗?

  

是假的!是日本央行亲手吹起来的一个巨大的、五彩斑斓的肥皂泡!

  

为了应对《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的压力,为了刺激出口,日本央行开始疯狂地降低利率,向市场注入海量的、廉价的信贷。

  

这就是在人为地扭曲“时间”的价格!

  

央行用低利率,向全社会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它告诉所有的企业家:“兄弟们,别怕,咱们现在有的是钱,未来一片大好,赶紧贷款,赶紧投资,赶紧上项目!”

  

于是,无数的企业家,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借钱扩张。

  

本来应该拿去盖厂房、搞研发的钱,流向了哪里?

  

房地产和股市!

  

因为在那个人为制造的“繁荣”幻觉里,这两样东西看起来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日本的银行,也跟着疯了。

  

他们把钱贷给那些根本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公司和个人,只要他们有土地或股票作抵押。

  

因为在他们看来,土地和股票的价格,只会永远涨下去。

  

这是一个典型的、由信贷扩张驱动的“错误投资”周期。

  

大量的资本,没有被投入到真正能够满足消费者长期需求的、可持续的生产领域,而是被投入到了资产价格的投机炒作上。

  

整个日本,就像一个巨大的赌场。每个人都红着眼,相信自己会是那个最后的赢家。

  

日本本土的一些明白人,比如早期的奥派学者,当时就发出了警告。

  

他们说,这种靠印钞票堆出来的“繁荣”,是沙滩上的城堡,一个浪头打过来,就会灰飞烟灭。

  

但没人听。

  

在泡沫的狂欢中,任何理性的声音,都会被当成是阻碍大家发财的绊脚石,被淹没在震耳欲聋的“日本第一”的欢呼声中。

  

然后,报应来了。

  

1989年,日本央行眼看泡沫实在吹得太大,兜不住了,开始猛踩刹车,连续加息。

  

这一下,直接戳破了那个五彩斑斓的肥皂泡。

  

之前被廉价信贷扭曲的价格信号,开始回归真实。大家突然发现:

  

原来,那些被炒到天价的土地,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钱。
原来,那些被寄予厚望的投资项目,根本就没有真实的市场需求。
原来,银行贷出去的那些款,大部分都成了收不回来的烂账。

  

货币超发制造的虚假大繁荣之后,就是大萧条。

  

这是铁律。

  

萧条不是坏事,尽管它很痛苦,但却是市场对之前那场非理性狂欢的清算。

  

它就像一场痛苦的戒毒过程。之前吸毒吸得有多爽,现在戒毒就会有多难受。

  

企业破产、工人失业、资产价格暴跌……这些,都是“清算”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正常的“戒断反应”。

  

这时候,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应该怎么做?

  

很简单:让市场自己出清!

  

让那些在泡沫中做了错误投资的“僵尸企业”,赶紧破产倒闭。

  

把它们占用的土地、设备、劳动力这些宝贵的资源,释放出来,让那些更有效率、更能满足真实消费者需求的好企业去利用。

  

让那些乱放贷的银行,赶紧倒闭。

  

让储户和股东承担损失,给所有金融机构一个血的教训:以后别他妈再瞎搞了!

  

让被高估的资产价格,跌回到它应有的水平。

  

这个过程,会很痛。

  

就像做手术,会流血,会留疤。

  

但只有这样,经济体才能排清毒素,恢复健康,重新走上可持续增长的道路。

  

但是,日本政治精英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懦弱!选择了用一种更操蛋的方式,来掩盖之前的错误!

  

他们害怕阵痛,害怕失业,害怕银行倒闭会引发社会动荡。

  

于是,日本政府和央行,这对“蠢货二人组”,开始联手进行一场人类经济史上最愚蠢、最持久、最失败的“救援行动”。

  

他们的核心手段,就俩字:输液。

  

给那些本该死掉的“僵尸企业”,不停地输血。

  

通过零利率、量化宽松、政府担保,让它们苟延残喘。

  

这些僵尸企业,不创造价值,不盈利,半死不活地趴在那里,却占用了大量的银行信贷、土地和劳动力。

  

结果是什么?

  

结果就是,那些真正有活力的、健康的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招不到工人,发展不起来!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被彻底锁死了!

  

他们还干了什么?拯救银行!

  

日本的银行,在泡沫破灭后,实际上已经技术性破产了。

  

坏账堆积如山。

  

但政府不允许它们倒闭。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去填补它们的窟窿。

  

这就等于向全社会宣布: 你们随便作,作死了有我兜底!

  

银行因此失去了任何改革的动力。

  

它们不敢再给有风险的创新企业贷款,而是把钱贷给那些有政府背景的、最“安全”的僵尸企业。

  

整个金融系统,变成了一潭死水。

  

他们还搞了什么?大规模的公共投资!

  

修桥、铺路、建各种华而不实的“箱物”(公共设施)。

  

这些投资,表面上拉动了GDP,维持了就业。

  

但本质上,是把稀缺的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了政府手里,去干那些效率低下、无人问津的面子工程。

  

日本著名评论家、深受奥派思想影响的高桥洋一,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政府这些所谓的“经济刺激计划”,不过是把纳税人的钱,从左口袋掏出来,放到右口袋,中间还掉了一半!

  

现在,我们把这三十年的蠢事串起来看,你就明白了。

  

日本的“失去”,不是因为《广场协议》,不是因为美国打压,那个影响只有非常短的时间,更不是因为什么“流动性陷阱”或者“通缩螺旋”。

  

它失去的,是“纠错”的能力!是“出清”的勇气!

  

零利率不够,就搞量化宽松。量化宽松不够,就搞负利率。

  

再不够,央行就亲自下场买股票、买ETF,把自己买成了几乎所有大公司的股东。

  

日本央行,从一个“最后的贷款人”,变成了一个“最终的持股人”,一个全世界最大的“计划经济”委员会。

  

这,就是日本“僵尸化”的根源。

  

整个社会,失去了活力。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因为好的工作岗位都被僵尸企业的老员工占着。

  

创业者拿不到投资,因为银行的钱都锁在僵尸企业里。

  

每个人,都像温水里的青蛙,在政府和央行提供的“稳定”假象中,慢慢地被煮熟,失去了奋斗的欲望。

  

所谓的“佛系”、“躺平”,听起来很美。

  

但那不是智慧,那是绝望。那是一个被阉割了“企业家精神”的民族,发出的最后一声呻吟。

  

日本这三十年,给中国人应该带来一种恐惧。

  

以“稳定”为名,行“干预”之实的政府之手!
以“救市”为名,行“输液”之实的央行之恶!
以“福利”为名,行“抢劫”之实的民粹主义!

  

因为这些东西,正在全世界蔓延。

  

欧洲,正在步日本的后尘,用高福利和负利率,把自己养成一个更懒、更没希望的“巨婴”。

  

美国,也在不断地用印钞和财政赤字,来掩盖其内部的结构性问题。

  

而日本,就是他们所有人的未来。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所有拒绝市场出清、依赖政府干预的经济体的、可悲的下场。

  

我们是在说中国就完美无瑕了吗?当然不是。

  

我们同样面临着地方债务、房地产泡沫、国企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但庆幸的是,我们还没有走到日本那一步。

  

我们还在争论,还在讨论,还在调整,虽然一样面临泡沫后的萧条,但还有机会找到一条正确的路,那就是让市场出清。

  

还在调整,虽然不知道调整到什么样,但至少说明还有希望。只要走对路,还有机会避免日本这种几十年的萧条期。

  

而日本,已经连折腾的力气都没有了。

  

他们不是“失去”了三十年。

  

他们是用三十年的时间,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件事:

  

一个国家,是如何通过持续不断地犯下同一个错误——即用政府的“有为”,去对抗市场的“无情”——最终,把自己送进经济长期低迷的深渊的。

  

这,不是悲剧。

  

这是求仁得仁。

  

这是市场规律,对所有企图违抗它的人,开出的、最公正、也最冰冷的罚单。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