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56937 位访问者
2025年是我国药品价格治理体系迈向标准化、透明化的关键一年。目前,河北、山西、内蒙古、浙江、安徽、广东、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10省份已正式发布药品挂网规则,另有20个省份公布征求意见稿。由河北、浙江、广东、贵州、新疆等多地医保局共同推动的药品挂网共识新机制正全面铺开,旨在构建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药品挂网体系,彻底改变以往各地规则不一的局面。
一、构建全国统一市场,促进公平竞争
药品挂网规则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打破地域壁垒,构建全国统一的药品市场。以往,各省采购平台独立运行,挂网规则差异大,造成同药不同价、价格悬殊等问题。新规则通过统一申报要求、强化信息披露、优化业务流程,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将有效抑制省际间不公平高价现象。同时,挂网价格全面参照社会办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及互联网平台的实际交易价格,形成了覆盖多元渠道的价格参照系。
河北省自2021年起推行药品价差管控政策,明确要求同一质量层次化学药最高价与最低价之比不超过1.8倍,生物制剂和中成药不超过3倍。政策实施后,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统一挂网规则不仅能合理降低药品价格,更将重塑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不再需要应对各省不同的规则体系,减少了制度性交易成本,能够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机制。
二、构建市场规则,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新规则标志着药品价格治理理念的重大转变,通过科学规则引导市场形成合理价格。挂网制度引入以差价比价锚定、红黄标警示、动态调整约束为核心的价格治理逻辑,形成了全国统一的价格坐标系。
在具体规则设计上,按照药品质量层次,对同通用名药品设定了合理的价差范围,如参比制剂与仿制药价差一般不超过3.24倍,同时通过横向比价、纵向锁价机制,防止虚高价格钻空子。对高价药品实行风险提示,并可能撤销挂网;对低价药品则给予豁免待遇,体现了分类管理、精细施策的治理智慧。
新机制坚持企业自主定价,但也强化规则约束,既尊重市场运行规律,也发挥政府监管作用,为形成更加科学、透明、合理的药品价格机制奠定基础。
三、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优化保障功能
药品挂网规则可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通过抑制虚高药价,缓解基金支出压力。河北的数十亿资金节约仅是开始,若推广至全国,预期将带来更大规模的节约效果。
同时,新规则通过带量采购、价格联动等机制,实现医保战略购买。集采中选价成为挂网价格的重要“锚点”,非供应区域挂网价不高于一定倍数(如1.5倍或同品种最高中选价),建立起有效的价格传导机制,使医保基金能够买到更多性价比高的药品,提高保障效能。
长远看,药品挂网为医保支付标准制定提供新依据,有助于增强医保制度可持续性,应对老龄化背景下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
四、推动行业转型,从营销驱动到创新驱动
药品挂网新机制引导企业从“拼销售”转向“拼产品”,推动医药行业走向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的发展路径。价格透明与规则统一,使带金销售、恶性竞争等行为无处遁形,促进企业回归药品本质——靠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赢得市场。
虽然短期内企业可能面临价格竞争加剧的压力,但长期将促进行业整合与优胜劣汰,助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创新药企业而言,新规则也提供更清晰的市场准入预期,有利于创新成果加速商业化。
五、增强药品供应保障,稳定市场预期
药品挂网规则通过动态调整和风险监测,防范因价格异常导致短缺,对备案采购品种实行数量管理,避免冲击正常供应秩序。
针对短缺药、临床急需用药和罕见病药物,各地也开辟挂网绿色通道,实施分类管理,兼顾普通药品稳定供应与特殊药品可及性。
统一透明的规则体系增强了市场预期,企业可据此制定中长期产销计划,减少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市场波动,提升整体供应保障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
药品挂网共识的落地,标志着我国药品价格治理进入新阶段。尽管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地区间执行差异等挑战,但通过加强部门协同、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实时监测与预警,不断完善配套机制,可在保持主体规则统一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响应地方实际需求。
总体而言,药品挂网改革意义深远——不仅直接降低部分药品不合理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更促进医保基金高效使用、推动医药行业升级和供应保障能力提升。随着政策持续优化和落地见效,我国药品市场将朝着更规范、透明、健康的方向稳步发展。
作者 | 祁鹏、蒋昌松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
![]()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