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60357 位访问者

民营医院迎来“降级潮”,供应链整合或成破局关键

来源:健康界  作者:欣福源  发布时间:2025-09-16   | |

面对医保支付改革、运营成本攀升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曾经热衷于升级评等的民营医院正在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降级潮"。

  

9月1日清晨,陕西宝鸡某医院的"二级综合医院"招牌被缓缓取下,换上了"一级综合医院"的新标识。这家曾拥有150张床位、引进先进设备、聘请三甲医院退休专家的民营医院,如今不得不缩减规模以求生存。

  

行业寒冬,民营医院遭遇生存考验

  

陕西宝鸡某医院的困境不是孤例。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民营医院掀起了主动"降级潮"。有的从二级降到一级,有的从一级降成门诊部,甚至一些三级医院也自愿加入了这场"降级运动"。

  

四川乐山某医院,曾是当地唯一的三级耳鼻喉专科医院,也不得不主动申请降为二级医院。原因很现实:"三级医院的设备标准太高,还必须养至少5名副主任医师。可我们的患者70%是普通鼻炎、中耳炎,根本用不上那些高端设备。"

  

成本压力成为压垮许多民营医院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家二级医院需配备100张床位、1台CT机、5名副主任医师;三级医院需至少500张床位、1台MRI机、10名副主任医师。这些"硬指标"对民营医院来说是场"烧钱游戏"。

  

政策转向,引导民营医院错位发展

  

面对行业困境,政策层面也开始调整。2025年9月,海南省卫健委发布《关于引导规范民营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引导措施。

  

文件强调要"避免重复建设",引导民营医疗机构科学设置,成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有力补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原则上除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口腔、整形外科、康复医院等特定类型外,不再新增审批二级及以下的民营医疗机构。

  

这一政策转向标志着民营医疗发展逻辑的根本转变--从数量扩张、低水平重复的办医模式,向精准定位、差异生存的方向发展。

  

供应链整合优化:民营医院破局的关键路径

  

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民营医院正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突破困局,其中供应链整合日益成为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突破口。长期以来,民营医院在采购环节普遍面临诸多痛点,包括议价能力薄弱、库存损耗严重、现金流周转不畅以及应对突发风险能力不足,严重制约其持续发展。

  

为应对这些挑战,越来越多民营医院开始尝试借助专业的外部机构,提供药品、器械耗材的统筹规划配送以及特色增值服务,从而系统性地帮助医院构建降本增效的新机制。

  

集中配送和规模化采购显著提升了民营医院的成本控制能力,使其能够以更优价格获取物资,有效降低整体供应链采购支出。同时,依托符合GSP标准的专业仓储与冷链物流体系,医院能够实现对温敏药品和高风险器械的安全储存与运输,大幅降低因质量管控不足所带来的运营风险。

  

除了供应链优化,民营医院还在探索多种转型路径。

  

一些地区尝试将医疗机构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州市海珠区某人民医院变为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成为全国100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州南沙某医院转型后,诊疗量反增35%。

  

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年版)的通知》,明确提出引导支持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

  

总之,"差异化"永远是民营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要么做基层医疗的"便利店",要么当专科领域的"奢侈品店"。未来的民营医院,不应再执着于"二级""三级"的等级牌子,而是深耕"患者需要、我们擅长"的领域。只有坚持做出特色,与行业伙伴携手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力,才能让民营医疗的道路走得越宽,走得更远。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