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552位访问者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出台了,民营医院和诊所怎么办?

来源:诊锁界  作者:徐毓才  发布时间:2021-06-11   | |

6月4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

 

《意见》一经公布,引起了媒体和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分析人士指出,《意见》尽管只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但作为我国医疗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办医机构也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必然会受到“冲击”,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办医机构处在“水深火热”的情况下,不得不关注。

 

据官方对《意见》的解读,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年来医院能力建设、10年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公立医院已经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必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到提升质量和效率上。

 

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民营医院呢?

 

医改启动的2009年,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含村卫生室)91.7万个医院20291家其中公立医院14051家民营医院6240家30.8%。而到了2021年3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102.6万个,医院3.6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4万个,占三分之二。

 

2021年1-3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5.0亿人次(不包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数据),医院9.4亿人次,其中公立医院8.0亿人次、民营医院1.4亿人次,在医院诊疗人次中民营占14.9%

 

2021年1-3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达5671.2万人,医院4603.6万人,公立医院3748.9万人,民营医院854.7万人占医院出院人次的18.5%

 

由此可见,尽管民营医院数量占据明显优势,而服务量差距依然很大。在国家看来,当前应当在公立医院中开展经济管理年活动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在民营医院开展的“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主要目的是促进民营医院加强内涵建设、规范执业行为、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活动主题是“规范促发展、质量提内涵”。这一活动已经于去年8月启动,为期三年。

 

▌冲击1:组建紧密型医疗集团或县域医共体使病员难以顺畅流进民营医院

 

《意见》要求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按照网格化布局管理,组建由三级公立医院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

 

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

 

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积极发展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加强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统筹管理。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而《医联体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整合设置公共卫生、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和后勤等管理中心,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服务、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统一管理,统筹医联体内基础建设、物资采购和设备配置。

 

这一系列政策规定,必然会将病人囿于医联体内部,实现上下转诊,而将民营医院排除在外。

 

尽管在城市医疗集团中可以由“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并没有排除民营医院,但实际上能够“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民营医院几近于无。

 

特别是在县域,如果由公立医院牵头组建了紧密型医共体,县域民营医院生存的空间就非常狭小。

 

▌冲击2:公立医院规模扩张或将进一步挤压民营医院生存空间

 

《意见》提出,在“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将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

 

本来这一条很明确是“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的主要内容,而且发展多院区要“适度”,发展多院区的目的是“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但从目前多个地方公立医院大兴土木的情况看,他们正在以“增强公立医院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之名义开展多院区大扩张,动辄一家专科医院扩建床位好几千张。

 

而这种趋势,很有可能随着《意见》出台变本加厉,其结果是民营医院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而一些不甘心的社会资本,也在竞相扩张,而带来的后果也许比较严重。

 

▌冲击3:强化编制给民营医院用人增加成本

 

10年前,《关于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指出,公立医院是承担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将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逐步取消行政级别,明确规定新设立的一律不予明确行政级别。

 

新医改以来,文件中一直沿用这一提法,然而磕磕绊绊走到今天,总是雷声大雨点儿小。

 

今年2月份,国家卫健委在答复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7818号代表建议时强调,公立医院是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生物安全、国家战略安全、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使命,具有很强的公益性。

 

编制是事业单位统一的管理手段和重要资源,决定了事业单位法定用人规模以及附着在编制上的各种待遇。

 

公立医院编制是稳定和吸引医务人员、保障公立医院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国家满足人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制度保证。

 

公立医院编制资源必不可少,公立医院编制非但不能弱化,还需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

 

而本次《意见》在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中明确提出,合理制定并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由此可见,公立医院编制不但不会取消,还将继续坚持并得到强化。

 

而这么做的结果,不但给民营医院增加用人成本,而且医师多点执业也将受到牵连。

 

▌一是坚定信心。

 

尽管新冠疫情发生后,国家政策出现了细微变化,一些民营医院纷纷倒闭转让,有的甚至尝试“民建公营”,有一大批诊所关门歇业。但从政策看,国家支持社会办医的大政策没有变。

 

2019年十部委联合印发的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9〕42号)明确指出,社会办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不同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并为全社会提供更多医疗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指出,实施医师区域注册,推动医师多机构执业。支持社会办医,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十二条也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依法举办机构和捐赠、资助等方式,参与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满足公民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

 

▌二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尽管从《意见》看,一个强大的全面的高质量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似乎就在眼前,然而由于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要永无止境,看似织密了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仍然会有很多“可乘之机”,我们总能在夹缝中找到自己的活路,甚或还可以绝处逢生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三是坚持做出自己的特色。

 

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了,没有吸引力就不会有忠诚客户,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刚刚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向大城市、省会城市集中趋势明显,而广大农村乡镇老龄化更加严重,如果解决这些老人的健康养老和慢病管理,需要大量的护理人才队伍。因此慢病门诊、老年病科、护理院、可穿戴设备等都是很有前景的。

 

▌四是必须走专科发展之路。

 

太多的实践证明,民营医院只能走专科发展之路,大而全的你投资不起,也干不过大体量的巨无霸公立医院,除非你资金非常雄厚。

 

不管你干什么专科,只要你的技术、服务做到当地的NO1,你一定不愁没病人,也不愁疫情来了,上面关你的门,如果你的医院、你的诊所主要还只能看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你也确实比较艰难。

 

▌五是在规范的同时也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今我们看到的文件是《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难道作为民营医院就不需要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吗?显然也是应该的。因为,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