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46429 位访问者
近日四川乐山夹江县人民医院发布了儿科、妇产科(门诊、住院部)停止接诊的公告,公告中称,“自2025年8月16日起,本院儿科、妇产科(门诊、住院部)停止接诊。”这个运行了45年的儿科病房、承载了无数家庭悲喜的产房,将正式关停。患者被引导至新建的县妇女儿童医院——,相关医疗资源也将整合于此。
据公开消息显示,夹江县人民医院是一家始建于1940年的三级乙等医院,根据其官网介绍,夹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是四川大学华西医联体相关科室。疑难、危重病人在检查诊断治疗上可以直接和华西二院会诊。儿科始建于1980年,具备儿童急救、医疗、保健等综合能力,目前科室编制床位52张,其中普儿科42张,新生儿病室10张。
该县妇女儿童医院则是由原县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儿科、县中医医院妇产科儿科整合而成,是一所集保健、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按照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标准设置的妇幼保健医疗机构。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妇女儿童医院选址位于原县人民医院旧址,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300张,开放床位160张,据官方发布消息,目前该项目建设已经进入最后设备调试阶段,预计近期正式投入使用。
医院合并潮真的来了
这只是中国医疗版图合并的一角剪影。在运营成本上升、同质化竞争加剧及人口结构转型的多重压力下,多地医院纷纷通过整合寻求突破。
2020年,江西湖口县中医医院妇产科整体并入县妇幼保健院;四川丹棱县两家县医院的妇产科、儿科资源整合,相关业务并入县妇幼保健院,后者增挂县人民医院第三院区牌子。2024年1月,四川南充仪陇县将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三家的新政院区妇产儿科相关科室整合,业务统一调整至县妇幼保健院新政院区。
2024年10月,广东汕头两家百年医院重组为规划床位1800张的三甲综合医院。2025年以来,多地发生十余起公立医院合并:4月,河南洛阳两所百年三级综合医院合并组建新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床位达1200张;6月,安徽霍邱县撤销县第一、第二人民医院,组建全新县人民医院;8月初,四川剑阁县将县第一人民医院整体并入县人民医院,形成“一院三区”架构(县第一人民医院本身是2022年由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部分院区整合而成);8月7日,广西合浦县红十字会医院与县中医医院合并,原红十字会医院相关小程序停用。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以来,四川、浙江、上海等多地已发生十余起公立医院合并事件。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2019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的数据,参加考核的二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为2.07%,但其中仍有519家二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为负数,亏损率为24.59%。亏损比例高、负债率重,是当前县级公立医院普遍面临的挑战之一,当生存成为首要命题,合并成为破局的解决方案。
政策、经济与人口的结构驱动
国家卫健委等十部门在2023年12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2023—2025年是县域医共体建设攻坚期,到2025年底力争90%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随着行政壁垒逐步破除,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在财政投入、人事管理、医保支付等方面实现统筹整合,为医疗资源的深度协同和统一管理提供了制度通道。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54万人。较2023年的902万人增加了52万人,实现了7年来出生人口的首次回升。从更长时间维度对比来看,与2016年1786万人的出生人口规模相比,2024年出生人口减少了832万人,规模已接近“腰斩”,反映出人口生育形势在不同阶段呈现的变化特征。
据《夹江县卫生健康局2023年半年工作总结》显示,2023年上半年,夹江县出生人口66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3‰,全县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5.59,全县生育水平相比同期有下滑趋势。这让多家医院的产科陷入“无婴可接”的境地。当产科病床变成“闲置资产”,整合成为资源存续的重要路径之一。
求生与求强的战略分层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整合往往是破解运营困局的现实选择。以安徽霍邱县为例,当地卫健委对于县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合并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整合是为了避免低水平恶性竞争和大型医疗设备重复性投入,解决优质资源分散、大而不强、重点学科建设滞后的问题。7月29日,剑阁县人民医院发布通告,宣布原剑阁县第一人民医院整建制划入,旨在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整合后医院采用“一院三区”管理架构,涵盖普安院区(原县人民医院)、下寺院区(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区)及医养区(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医养区)。自2025年7月31日起,原县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停用,同步启用剑阁县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县域医院通过整合分散的医疗资源,避免设备重复投入,集中力量建设重点专科。
部分三甲医院则开启了战略扩张之路。2023年3月,经宁波市委编办批复,原宁波市第一医院与原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合并组建的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挂牌。医院核定床位3900张,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一跃成为浙东规模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根据《宁波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该院被明确定位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院长在公开会议上将其概括为“打造区域性医疗航母”,旨在通过强强联合突破单体医院发展天花板,在疑难重症诊疗与科研创新领域建立区域高地。
医疗整合的浪潮奔涌而来,既是资源优化的必然,又是时代推动的转身。它承载着破解运营困境、提升效率的期望,牵动着基层服务的神经。当“小舢板”结成“大舰队”,如何驾驭巨轮,确保航向始终是普惠与优质?这是医疗体系的变革,更是对健康服务本质的提问。在规模与效率的追求中,如何让最需要的人,在最适合的地方,获得最有尊严的救治。前路漫漫,考验着智慧与初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