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84806 位访问者

医院管理者“MBO下BSC绩效考核”如何设计?

来源:健康界  作者:秦永方   发布时间:2025-10-27   | |

医院管理者(如院长、科室主任等)的MBO(目标管理)绩效设计需要兼顾医疗行业的特殊性、管理职能的多元性以及公益性目标。以医院战略为锚点,采用 "目标分层拆解 + 量化定性结合 + 动态反馈调整" 模式,兼顾医疗公益属性与运营效率,融合BSC、 MBO 与 KPI、DRG 等工具优势,实现 "战略 - 目标 - 绩效" 闭环。

  

一、MBO绩效设计的核心原则

  

战略对齐:与医院发展战略(如三甲评审、DRG改革、学科建设)强挂钩。

  

SMART原则:目标需具体、可量化、有时限。

  

平衡性:兼顾临床质量、运营效率、患者满意度、学科发展等多维度。

  

动态调整:根据政策变化(如医保支付改革)、突发事件(如公共卫生危机)灵活调整权重。

  

二、设计流程:四个关键步骤

  

步骤一:明确医院战略目标

  

这是MBO设计的起点。医院整体的战略规划(如成为区域性医疗中心、重点专科建设、通过JCI认证等)必须分解到各个管理岗位。

  

来源: 医院五年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院长工作报告、卫健委考核指标等。

  

步骤二:构建分层分类的指标体系(核心环节)

  

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管理者,其MBO指标侧重点应有不同。建议采用平衡计分卡 的框架,从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确保均衡发展。

  

1. 财务与运营维度:

  

适用对象: 所有管理者,尤其是院长、分管财务/运营的副院长、科室主任。

  

示例指标:

  

科室业务收入增长率 / 均次费用控制

  

百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消耗 / 药品占比控制

  

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

  

本预算执行率

  

医疗设备收益率 / 回报周期

  

2. 患者与服务维度:

  

适用对象: 所有管理者,尤其是分管医疗、护理、门急诊的副院长、护士长、门诊部主任。

  

示例指标:

  

患者满意度得分(第三方调查或院内问卷)

  

患者投诉率及有效处理率

  

门诊/住院患者次均等待时间

  

预约诊疗率

  

医疗纠纷发生率与妥善处理率

  

3. 内部流程与质量安全维度(医疗机构的生命线):

  

适用对象: 所有临床和医技科室管理者。

  

示例指标: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执行率(如三级查房、会诊、危急值报告)

  

临床路径入径率、完成率

  

病历书写合格率 / 甲级病案率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

  

合理用药指标(如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数量与质量

  

4. 学习与成长维度:

  

适用对象: 所有管理者,尤其是科教、人力资源分管领导、科室主任。

  

示例指标:

  

员工满意度

  

核心员工流失率

  

科室人才培养计划完成率(进修、培训)

  

科研产出(论文、课题、专利)

  

教学任务完成质量

  

步骤三:目标设定与沟通

  

这是MBO成功的关键,必须是双向沟通的过程,而非简单的行政命令

  

初步提案: 上级根据医院战略和部门职责,提出初步的MBO草案。

  

沟通协商: 与管理者进行一对一沟通,充分讨论目标的可行性、挑战和所需支持。管理者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修改建议。

  

达成共识: 双方就最终的目标、衡量标准、权重、数据来源和考核周期达成一致,并签署绩效合约。

  

步骤四:持续跟踪、反馈与期末评估

  

定期跟踪: 建立季度或半年度的回顾机制,检查目标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期末评估:

  

数据收集: 依据事先约定的数据来源(如HIS系统、财务系统、满意度报告)收集客观数据。

  

自我评估: 管理者先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估。

  

上级评估: 上级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评价。

  

绩效面谈: 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双方共同回顾整个周期的表现,肯定成绩,分析不足,并制定下一周期的改进计划和发展目标。

  

结果应用: MBO结果必须与激励措施挂钩,如:

  

绩效奖金 分配

  

职位晋升 与职业发展

  

评优评先 资格

  

培训与发展 机会

  

三、不同层级管理者的MBO侧重点示例

  

高层管理者(院长、副院长):

  

重点: 医院整体战略实现、品牌建设、重大运营指标、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对外合作、人才培养体系。

  

指标特点: 宏观、战略性、综合性。

  

中层管理者(科室主任、护士长、职能科室负责人):

  

重点: 本科室的学科建设、医疗服务质量、运营效率、员工管理、预算执行。这是MBO体系中最关键的一层。

  

指标特点: 承上启下,既关注科室内部流程,也对接医院整体目标。

  

基层管理者(病区主任、组长):

  

重点: 日常医疗任务的完成、规章制度的落地、患者服务的细节、团队成员的带教。

  

指标特点: 具体、操作性、过程性。

  

四、需要避免的陷阱

  

重财务,轻质量: 避免陷入唯收入论,必须将医疗质量和服务放在核心位置。

  

目标过多过滥: 聚焦关键目标(通常5-8项),突出重点,避免分散精力。

  

自上而下,缺乏沟通: 单方面下达目标会挫伤管理者的积极性,导致应付了事。

  

只考不评,缺乏反馈: 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改进和提升,绩效面谈环节至关重要。

  

数据不准确,标准模糊: 确保数据来源可靠,评价标准清晰,减少争议。

  

总结

  

设计医院管理者的MBO绩效,本质上是一个将医院战略转化为每个管理者日常行动的管理过程。一个成功的MBO体系应该是:

  

战略导向的: 紧密围绕医院发展方向。

  

系统科学的: 采用平衡计分卡等多维度框架。

  

沟通共识的: 基于上下级充分的讨论。

  

动态持续的: 伴有定期的跟踪与辅导。

  

激励发展的: 结果与个人成长和组织进步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体系,可以有效激发医院管理者的潜能,推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