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634位访问者

【记者随感】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困惑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李芃  发布时间:2014-02-21   | |

  政策环境趋暖,催热了医疗机构投资,相应地,对之的管理也被提上议事日程。那么,当我们谈论医院管理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然首先是狭义的医院管理专业问题。去年12月中,在蔡江南教授的中欧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并参与发起的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上,一位曾参与华润集团收购高州医院的投资人告诉大家,他遇到有医院管理者不懂得动态库存管理,为了以量换价,一次性采购了大量骨科所需钢板钢钉,结果全部生锈,直接损失180万元。这个小故事说明,专业化的医院管理还需要大力普及。

  其次,医院管理有个主体的问题——嗯这里想说的其实是:当社会资本投向医疗领域,到底是独资新建更好,还是公私合营(这是一个不太符合法理、但现阶段比较现实的途径)更好?如果是后者的话,社会资本应该占多少股份,更有利于医院管理?

  华润医疗CEO张海鹏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说,“绝对控股是并购医院的原则”。然而早几年,就曾听一位受命于医院管理公司去托管公立医院的院长说:“政府即使只有1%的股权,也想要100%的话语权”,因为现实中不胜枚举的例子(包括华润收购高州医院的失败),草凡对这话深信不疑。

  一个例证就是,另一位做医疗投资的朋友,近几年走了一条由托管而参股而控股、直到集团自己建新医院的发展道路,个中道理不难揣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朋友的目标区域锁定长三角,那已经可以说是国内政府执政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了,但有些事情真不是靠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就能解决的。

  不过令人纠结的是,政府股份并非只会带来麻烦。庞大强大如上海国际医学中心(SIMC),也需要政府股份背后的政府信用和政府关系,以疏通医院管理中的诸多事宜。这应该也是社会资本的普遍心理,把政府绑上同一条船,会带来相当的安全感。

  无论作哪种选择,都反映了根本体制造成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强的行政化背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是社会资本投资医院必须面对的现实。

  再次,管资产管事都相对简单,最难的是管人。说到这点,张海鹏认为事业和利益是攻心的两大利器,可能有些失之简单化。我毫不怀疑在现有条件下,相当一部分有事业心的医生,恰恰会认为留在体制内才能获得事业的发展。

  至于利益,在社会资本投资的医院里,赢利模式和分配规则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来在公立医院,医生个人的灰色收入与开药量直接挂钩,增收掌握在他自己手中,或者至多在科室内部就可以协调。但在社会资本举办的医院,普遍做法是把灰色收入都拿到桌面上来,由医院管理层决定分配,技术上依赖于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这就决定了每个医生的收入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懂管理的人都知道这个变化隐藏着多少麻烦。而公立医疗体系作为一个参照还非常强大,这给社会资本举办的医院管理平添了很大压力。

  总之,医院管理不易,要有足够思想准备;而且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呼吁整体性的制度改变,相辅相成。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