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634位访问者

【谏言】探索新型社区医院模式

来源:  作者:王坤伟  发布时间:2014-04-14   | |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继续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也指出要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并特别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强基层”是新一轮医改的重要举措,事关医改的成败。

  全科医生作为基层社区医院的主力军,故“强基层”应从“强全科”做起。我国目前亟需建立一支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合格的全科医师队伍。我国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要“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更加凸显出国家充分认识到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及加强全科医生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全科、内科、外科、儿科等不同专业方向进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贯彻并落实国家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上海于2010年7月开始招录住院医师,并评审出39家具有住院医师培训资格的医院。当时,我正在上大四,我对全科医学很感兴趣,通过上网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该领域是我国目前一个重大缺口,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故通过大学的努力学习,我于2012年直接保送上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我选择的专业就是全科医学,有幸成为一名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简称“四证合一”)。通过对全科医学理念的学习,使我对全科医生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都十分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众人公认医疗卫生服务十分优化的国家——英国,其最看重的就是基层医疗服务,特别是全科医生。英国人90%以上的疾病由全科医生解决。英国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均与专科医生相当,英国高素质的全科医生不仅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医疗费用的“守门人”,全科医生通过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合理治疗及社区康复等卫生服务,使得居民少生病,甚至不生病,以此节约医疗资源,并获取合理的收益。

  纵观我国当下“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等众多严峻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审思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我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能尽快让我国的全科医生担任起人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全科医生把好第一道门,让大部分常见病在基层医院解决,通过分级诊疗,对大医院形成分流和截流病人的作用,还大医院一个真正的职能——让其专攻危重病、疑难病和科研,让“看病难”的局面得以扭转,留给医患之间有更多沟通的时间,让医患矛盾在沟通中化解。把好第一道关,以预防为先、合理治疗,让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分配及医疗费用得以控制,从而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新医改或许可以从基层医院建设及全科医生培养中找到突破。我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培养,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时光飞逝,一转眼我三年的培训已过去近两年,明年就面临着毕业后就业的问题。上海的社区医院的发展可以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但通过本人亲自多次去社区医院的实践,总的体会是许多社区医院硬件设备还是比较落后,具有先进全科理念的优质合格的全科医生仍是个巨大空缺。目前社区医院的许多所谓的全科医生都未经过规范化培训,可谓是“半路出家”的全科医生,这是历史政策遗留问题,国家自2010年起才正式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

  回首我国上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亦可从中获得启示。我想当下的医疗改革亦如当年的改革开放,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都是不断探索求真的过程。“新鞍应安在新马上”,故我认为国家应建立“新型社区医院”试点,不破不立,洗心革面,引“新”的全科理念,建“新”的硬件,吸“新”的人才,借助“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将近几年规范化培训出来的合格的全科医生集中到一家新建的社区试点医院,在这新型社区医院里,从领导层到住院医师都要具备先进的全科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探索,先试点后推广,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事求是,立足国情,不要犯“大跃进”式错误,不要只注重社区医院和全科医生在政策上的数量要求,而不求质量内涵。因为近几年经规范化培训顺利毕业的学员不多,若将其分散到各个旧社区医院的话,就如同一粒石子扔向茫茫大海,击不起一点水花,毫无起色,瞬间可将其淹没,不到短短几年时间,当年有激情、有抱负的进取全科医生青年会很快被同化堕落,沦为社区门诊配药的“机器”,那么全科医学的希望火种亦会熄灭。当然,新的医改结局也就不言而喻。但若将这些积极进取的优秀全科医生集中在新型社区医院里,就如鱼得水,石子扔在小池塘里或许可以击起水花,薪火相拥焰更旺,点亮医改成功的希望之光。

  如何才能让优秀的全科医生“下得去、留得住”呢?

  依我个人之见,首要的是政策扶持、财政投入、待遇保障。目前在上海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学员大多来自外地,要让其留着上海大城市工作生活,住房问题是其生活上的最大难题,住房保障是重中之重,可大大提升全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我认为可以在每家新建的社区医院后面再建设一栋医生住宅楼,或者目前上海建设的城市保障住房应提供给全科医生,以此解决全科医生的住房之忧,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全科医学事业。次之重要的是职业发展,进行全科医生职称晋升改革,对于全科医生应主要将临床技能、工作业绩、服务质量、居民医药费用控制比等作为职称考核的主要指标,将论文撰写及科研能力作为次要指标。给全科医生有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让其工作更有盼头,更富激情。当然,健全的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完善之处仍有很多,如基层医院的奖励机制、全科医生的再继续教育等问题,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创新、去实践、去完善。

  新医改、新型社区医院、新全科医生的诞生都源于现存的医疗卫生体系矛盾的运动,新型社区医院是否优越于旧社区医院,这要让事实说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我始终不忘我学医的初衷,我想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我希望国家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打造一大批优秀的全科医学人员,不仅注重社区医院的硬件,更要注重全科医学的人才建设。

 

  作者:王坤伟,现就读于复旦大学全科医学研究生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