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634位访问者

观点:中国办医路线的三个选择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巴图  发布时间:2014-05-28   | |

  办医三条路线:政府主导、市场化、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三条路线应该走哪一条?我们不妨逐个点评其优劣。

  【一】政府主导之路

  ‘政府主导’说白了就是‘政府包办’,这是计划经济的典型特征。我国前三十年执行的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各行各业全都由政府包办,民营体制被认为是‘资本主义’邪路,被严格禁止。政府包办的公立体制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但其缺陷是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农民出工不出力,土地不打粮,工厂不出产品,物资极度短缺,只好凭本凭票定量供应。国营商业和服务业,事难办,脸难看,走后门成风。计划经济年代,人们个个面黄肌瘦,在贫困线上挣扎,国民经济频临崩溃,该体制已经不可持续。穷则思变,才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才有了市场化。

  【二】市场化之路

  改革开放,其实是被逼出来的,政府包办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国民经济崩溃,政府被迫放开市场,放弃包办,多数行业实施了真正的市场化,民营经济不再被打压,国营经济不再受专宠,出现平等竞争的局面和由此引发的全民下海创业高潮,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出现物资极大丰富,国家富强,人民奔小康。初始的改革大潮,没有大的阻力,势如破竹。可是,改革参差不齐,有些行业并没有改革,如医疗行业等,仍然执行政府包办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源仍然短缺。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等大部分行业改革的成果让人们迅速富裕起来了,但改革的迫切性开始淡薄,有人就不愿意继续改革了,希望坚持计划经济政府包办的经济体制,这样对掌握权利的人无疑更有利,他们开始对市场化泼脏水,甚至搞出政府包办下的假市场化的畸形体制。

  【三】政府包办下的假市场化之路

  政府包办下的市场化,在医疗卫生行业最为典型,其由来最早也不是出于搞改革,只因中国的公立医院数量太多,公立包养体制又成本高、效率低,腐败多,机构臃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被迫放开从服务中收费,这个就叫做‘市场化’了,其实公立医院还是计划经济的政府包办体制,医疗市场仍然没有放开,公立医院仍然是政府的专宠,民营医院仍然受歧视和打压,医疗行业根本没有平等竞争,没有行业自律,价格仍然政府定,资源仍然政府配置,根本没有市场化。

  政府包办是计划经济的典型特征。政府包办下的所谓‘市场化’,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杂交品种,是个畸形怪胎,他不是计划经济,也不是市场经济,实质是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公开的黑社会,假借政府权利,拉起公益性大旗,允许为部门牟利,为少数人牟利。

  计划经济有公益性,市场经济中的行业自律也能体现公益性,唯有‘政府包办下的市场化’最没有公益性。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政府包办必然垄断,市场一旦被垄断,就与黑社会无异,强权牟利,坑害百姓,政府也无法控制,‘市场’、‘政府’全失灵,公益性全不在,乱象丛生。

  医改,不舍得破除‘政府包办下的市场化’体制,只是小打小闹,修修补补,还拿药品说事儿,把已经市场化的药品市场回归政府包办,纯属倒行逆施,打着改革旗号搞倒退。

  中国现在选择的是一条最差的办医路线----‘政府包办下的假市场化’,这是一条公开为少数人牟利的办医路线,必然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极力推崇,受到下层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医患纠纷愈演愈烈。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