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633位访问者

为什么中国分级诊疗的招儿都不怎么好使?

来源:奇点网  作者:王建秀  发布时间:2015-12-23   | |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分级诊疗,这是2015年医改政策喊得声音最响亮的政策,但笔者反而看不懂了。

细细想来,分诊疗究竟是什么个意思?在中国真实的世界里,分级诊疗的秩序是按照三级、二级和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划分的。基层社区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不属于医院,但它们大部分是一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还混杂了地域因素,比如城市、县级、乡镇。

我们看到的分级诊疗改革,同样离不开医院级别这套路数。国办发70号文提出,“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一般为三级或二级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基层医疗机构和康复、护理机构主要为慢病、康复患者提供服务。在笔者看来,如此按级别推行分级诊疗,这真是错上加错!为什么?我国医疗机构级别划分的原则主要依据床位数量,按此原则分配医疗资源已经导致资源错配,加上医院财政补助主要按人头编制和床位,优秀的医生、精良的设备、大量床位都集中在大医院,患者怎么能下得去呢?这样推行下去的分级诊疗,不是照猫画虎吗?请想想这个场景吧!如果您辛辛苦苦跑到社区卫生中心,最后还是要去综合医院门诊拿药、还要找专家把关,您会是什么感觉呢?是不是觉得受骗了?您一定会后悔,还不如直接去综合医院来得划算。在这样的理念主导下,我们只能依靠拉大医保支付差距推行强制分诊,或通过设定转诊比例等考核指标实现分级诊疗。

其实,这些方法掩盖了目前我国医疗体系最紧要的问题。分级诊疗是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高效协作、诊所与医院高效协作结果,大家无论在哪里,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分级诊疗是结果,而不是手段。对于我国来说,最紧迫的事情是全科医学的发展、全科医生的培训、全科医生的激励制度以及医疗服务如何组织,而不是分级诊疗的方法与手段。

英国一直是我们想模仿的目标,我们就看看英国分级诊疗最核心的地方是什么。首先,优秀全科医学的发展是英国分级诊疗的基础。英国仅仅有10%的医疗费用花在基层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上,但基层却承担了90%的医疗服务。这意味着,全科医生可以搞定大部分疾病的诊治。

其次,英国全科医生的能力是非常靠谱的。他们好比是一个大管家,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综合判断和管理,不仅能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还非常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还明白自己的局限性,在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寻求其他医疗资源的帮助。所以,英国全科医生拥有优秀的临床能力、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并明白如何处理意外和临床的不确定性。

第三,多元的医疗服务和引入竞争是英国分级诊疗的制度保证。英国基层医疗服务由大量自由执业的医生提供,他们在基层开设私人诊所,英国NHS购买服务。引入竞争带来的结果是,英国NHS雇佣的专科医生和私人开业的全科医生,他们的平均工资是相当的,全科医生的薪水甚至会比某些专科医生还要高(详情参看:英国这个典型的福利国家怎么激励全科医生?)。

由此反观国内分级诊疗,背后的体制问题,再明显不过、再真实不过了!首先,分级诊疗的本质问题是我国缺少优秀与合格的全科医生。从数量上看,全科医生的数量太少,我国2014年注册为全科医学的专业人数仅6.4万。从质量上看,全科医生提供的服务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举个例子,全科医生到底能看哪些病呢?他们的职责和界限到底在哪里?笔者和很多基层工作人员都聊过这个问题,但大家并没有清晰的答案。这导致的问题是,很多基层医生碰到病人,一有点小问题就直接转给了上级医院,唯一起到约束作用的就是所谓的转诊率,基层首诊形同虚设,仅仅在形式上实现了分级诊疗。最近,一个新的动向值得关注,不少地区开始探索按病种首诊,比如重庆市公布了适合基层首诊的50个病种,山东省也要求试点地区选择至少30种疾病进行试点,首诊制度正在细化。

第二,我国全科医生激励制度僵化,导致基层吸引力差。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收支两条线的政策,医疗机构的收入必须上缴上去,再由财政分配,在这种制度下,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经费都是上边拨款下来的,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大家干多干少一个样。所以,基层收入既不能扩大蛋糕,又不能拉开差距。在同等专业、同等职称下,基层医生的平均工资和大医院医生的平均工资相差1/3(不包括暗收入)。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地区如浙江、安徽已经开始取消收支两条线的制度,基层医疗机构收入来自于财政投入、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保购买基本医疗服务。

第三,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主要由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提供,各个组织之间极度缺乏市场竞争,服务模式单一。医疗机构按级别划分功能,更是加剧了体系僵化。不打破僵化的体系,不引入市场竞争,医生之间、机构之间的高效合作就是一句空话。

最后,分级诊疗推行难的症结在于大医院利益难动。我们想象一下,假如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像英国基层那样解决90%的疾病,综合医院每天上万的门诊量就会缩水,岂不是丢了饭碗?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公立医院其实是需要自己养活自己的,政府的财政投入能到10%就已经很不错了。砍掉门诊收入,综合医院当然不乐意。 因此,改革一环扣一环,如果综合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无法调整到合理的水平,无法改变大医院收入模式,基层医疗机构也只能在形式上做做转诊的工作了。

所以,不优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医保支付等方式进行强制分级诊疗是本末倒置。我们都知道,分级诊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医疗体系的重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是走在正确的路上很重要。然而,不少分级诊疗的探索已经迷失了方向和目标,最终还是把压力抛给了大医院专家(诸如远程会诊、审方等等),甚至呼吁在大医院设立全科门诊,这些岂不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