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29171 位访问者

DRG/DIP下医院绩效病种精准激励

来源:健康界  作者:秦永方  发布时间:2025-07-09   | |

DRG/DIP 模式下医疗行业掀起了一场大变革,这对医院绩效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前按项目收费的时候,医院做的检查、治疗项目越多,赚的钱也就越多。但换成 DRG/DIP 模式后,医院收入得看治的是什么病、治疗速度快不快、成本控制得好不好。医院必须好好挑选要治疗的病种,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病种对应的权重和分值,这样才能多赚钱。

  

一、传统绩效模式的困境

  

在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的冲击下,医院以前用的绩效模式问题越来越多,完全跟不上新的医保支付规则,甚至成了医院发展的绊脚石。

  

以前常见的收支结余绩效模式,就是按科室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剩余部分,按一定比例发绩效工资。为了多拿绩效,有些科室会想尽办法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收入。比如说,可能会让患者做一些没必要的检查、治疗,或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这样一来,医疗成本大幅增加,还容易出现过度医疗的情况,损害患者的利益。

  

还有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RBRVS)点值模式,它根据医疗项目数量和技术难度给每个项目打分,鼓励医生多做高分值项目,像大型检查、复杂手术等。这种模式虽然考虑到了医疗服务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但却忽略了成本控制。医生为了多拿绩效,就会优先选择高分值项目,根本不管患者是不是真的需要,也不考虑治疗成本,结果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地上涨。

  

这两种传统绩效模式和 DRG/DIP 的医保支付规则完全是矛盾的。DRG/DIP 是按病组打包付费,医保给的钱是固定的,如果医院治疗成本超过了这个固定额度,超出的部分就得自己承担。而传统绩效模式鼓励 "多做项目",这会直接推高成本,最后让医院陷入 "双亏" 的尴尬境地 -- 医保报销不够,绩效支出还超标。

  

另外,在 DRG/DIP 模式下,传统绩效模式还存在增收不增效的问题。以前那种多做项目就能多赚钱的方法行不通了,因为 DRG/DIP 支付要看病种的成本控制、医疗质量和效率。就算医院靠多做项目增加了收入,但成本也跟着涨,医保可能不认账,甚至还会罚款。这样一来,医院虽然收入增加了,可实际效益却没提升,陷入了增收不增效的困境。

  

二、绩效变革的动力

  

在 DRG/DIP 时代,传统绩效模式已经走不下去了,医院必须进行绩效改革,建立和 DRG/DIP 支付方式相匹配的病种精准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实现长远发展。下面这个 DRG/DIP 病种精准绩效模型,就是改革的关键:

  

绩效工资 =(战略病种 × 病种风险因子 ×1.5 + 优势病种 × 风险因子 ×1.2 + 劣势病种 × 风险因子 ×1)×CMI× 病种盈亏率 × 考核得分率

  

这个公式里,最重要的是区分战略病种、优势病种和劣势病种。战略病种关系到医院学科发展和声誉,给它 1.5 倍的风险因子权重,鼓励科室重点发展;优势病种是医院在当地比较有竞争力的病种,给 1.2 倍权重,激励科室继续优化;劣势病种就按 1 倍权重,提醒科室提高诊疗水平。再结合 CMI(用来反映病例复杂程度和诊疗技术难度)、病种盈亏率、考核得分率这些指标,从治疗效率、病种搭配、科室合作等多个方面,建立全新的绩效考核体系。

  

要区分这些病种,离不开病种价值系数评价。誉方医管从这几个方面评价病种价值:

  

临床价值:高临床价值的病种,通常是复杂疑难病症,或者是应用了前沿医疗技术的病症。

  

医疗附加值:看治疗这个病时,通过控制成本能带来多少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从保障当地居民健康、完成公共卫生任务的角度评估。比如传染病防治、大规模急救这些病种,虽然可能赚不了多少钱,但数量多、影响大,对维护社会稳定很重要,也应该当成战略病种,让医院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患者价值:站在患者角度,看看病费用高不高,患者满不满意。

  

结合这些评价,再参考 CMI、病种盈亏率、考核得分率等指标,就能全面构建新的绩效考核体系。比如,通过缩短平均住院天数、提高床位使用率来提升治疗效率;多收治能带来高回报的病种,优化病种结构;鼓励多个科室一起会诊,提高疑难病症的诊疗水平。

  

在这个绩效公式里,病种盈亏率直接影响最后的激励结果,这就凸显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医院得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借助誉方医管的 "五四模式" 进行精细核算。对比实际治疗成本和 DRG/DIP 的付费标准,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总的来说,病种精准激励就是要用价值医疗取代以前只追求规模的模式。通过对病种分类、综合多个维度的指标、适配政策、做好数据管理,推动医院从 "拼命收治病人" 转变为 "专注治疗疑难病症",实现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