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56945 位访问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失能老人数量持续增加,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是应对“银发危机”、补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短板的重要举措。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始于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确立了15个试点城市(如上海、广州、成都等),正式启动长护险制度试点工作。2020年,国家医保局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新增14个试点城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实践模式。
经过近十年发展,长护险试点已覆盖全国49个城市,参保人数超过1.7亿人,累计享受待遇人数约200万人,但相对于我国超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讲,我国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经过试点地区多样化探索,目前,我国形成了三种典型模式:上海模式(以医保为基础,侧重资金统筹和服务外包);青岛模式(建立独立筹资渠道,强调医养结合);南通模式(政府主导,社会化运营)。这些试点经验为全国推广长护险积累了宝贵经验。2025年8月,国家医保局在四川成都举办“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培训班”,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决策部署,标志着我国长护险建设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表1 中国长护险试点地区典型模式比较
首先,在覆盖范围上,多数试点地区将职工和居民纳入保障。据悉,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确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长护险制度。这为后续全国铺开长护险建设奠定了基本基调,全民覆盖也意味着灵活就业人员、未就业城乡居民等群体均将在保障范围。从这个角度看,基本解决了群众获取长护服务机会均等化的问题。
其次,在服务供给上,长护服务“下乡难”一直是业内公认的事实,“买不到服务”“买不到优质服务”的情况较为普遍。“我参加了长护险,但怎么享受照护服务?”,据调研,这是农村居民在参保时核心的疑惑点,很多群众由于不理解,对于参加长护险心有怨言。还有一些长护护理服务机构负责人曾坦言道“为村里的失能老人提供服务不容易,居住的比较分散,来回路程也远,经营的成本太高”。对此,如何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优质、可及的长护服务需要各地进行积极探索。
此前,徐州市“卫生院+照护”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徐州自2017年探索实施长护险制度,针对农村失能老人照护难题,创新性地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长护服务提供主体。通过医保基金撬动,利用乡镇卫生院的闲置床位和医护人员,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照护。以新沂市棋盘镇中心卫生院为例,2022年10月开展长护险业务以来,累计收住失能人员85人,当期开放的35张长护险床位全部满员。截至2025年6月,徐州市县两级医保部门推动33家基层医疗机构转型提供长护险服务,当期服务约670人,基金累计支付3677万元,带动营收5674万元。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农村失能老人“没处去”的问题,又缓解了乡镇卫生院“床位空”的困境,实现了民生保障与资源利用的双赢。不过,各地基本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其他地区该如何确保服务可及的均等化是摆在眼前的问题。
那么,在覆盖面以及服务供给基本实现均等化的基础上,长护险建设如何更进一步?笔者在此有几点不成熟的考虑。
几点考虑
一是注重服务质量,加大人才队伍培养。护理服务质量标准不统一,专业护理人员短缺,是目前多数地区实施长护险的现状。此前,国家医保局已陆续出台多项配套政策,如《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推进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实施意见》等,为制度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专业护理人才是长护险制度落地关键,要建立多层次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扩大人才培养规模。还需要打通护理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完善长期照护师职业发展通道和职称评定体系,提高薪酬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
从江苏南通开办第一场初级长期照护师技能等级认定以来,我国陆陆续续多地开展等级认定工作。8月底,国家医保局官微发布为加快推进长期照护师职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河北、江苏、河南、湖北、广东、天津、重庆、甘肃等省市将于2025年9月中旬同期开展长期照护师(五级/初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此举是提升护理人员职业地位的重要举措。
二是优化服务流程,关注“特殊”群体需求。比如需考虑异地护理问题,有能力的地区要建立长护险异地结算和服务衔接机制,解决异地居住老人的护理需求。如山东济宁市将异地长期居住失能人员纳入保障,浙江长护险省内异地全流程“线上办”实现了“三个打通”——打通服务地与参保地的管理边界、打通系统结算通道、打通待遇享受的地域差异。
三是鼓励社商融合发展,开发针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商业健康险种。目前,商业保险产品大多聚焦医疗费用补偿,但对于因失能、失智产生的长期照护费用(如护理服务、康复器材、机构养老费用)保障几乎为空白。在2025年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上明确表示“鼓励商保机构开发保障功能相衔接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业内对此反应也较积极,多位商保从业人士表示将加大对长护险产品的开发,如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需求的保险产品。
结语
我国长护险经过近十年试点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多种特色模式,为全国推广奠定了实践基础。未来长护险制度建设将坚持“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通过长护险制度建设和完善,最终实现“失能有所护、护理有质量、负担可承受”的目标,让每一位失能老人都能享有尊严体面的晚年生活,切实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较原文有删减)
![]()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