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86903 位访问者

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医药卫生部分

来源:玲珑药事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29   | |

十五五规划建议的第42条:

 

 

对比一下:十四五规划建议的第46条:

 

 

从 “战略定位、公共卫生、三医协同、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中医药、创新药械、数智化、应急与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 十大维度,梳理两者的延续性与升级点:

 

对比维度

十五五规划建议第42 条核心内容

十四五规划建议核心内容(第46条)

差异与升级分析

1. 战略定位

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健康促进政策制度体系;

提升爱国卫生运动成效;

明确目标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人民健康水平

①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② 目标聚焦完善卫生健康体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未明确人均预期寿命量化方向。

战略从原则性定位” 转向制度化落地,目标从体系建设” 转向结果导向,人均预期寿命成为核心衡量指标,体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的具象化推进。

2. 公共卫生体系

 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加强疾控体系建设;

重点防控重大传染病

未提具体数量,但更强调能力落地

①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应急处置;

② 建立稳定公共卫生投入机制,但未提疾控与医疗协同” 具体路径。

从十四五的构建体系转向十五五的功能强化,减少宏观投入表述,聚焦疾控体系与临床医疗的协同联动(如传染病早发现早处置),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

3. 三医协同与分级诊疗

健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

明确促进分级诊疗

未直接提集采,但隐含治理机制” 延续改革。

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

② 提及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但未明确医疗医保医药” 协同机制。

单项改革” 升级为系统治理:三医协同从联动” 转向制度性衔接(如医保支付适配医疗服务、医药供给支撑临床需求),分级诊疗从推进” 转向落地保障,破解基层留不住人、看不好病” 难题。

4. 公立医院改革

以公益性为导向,深化编制、服务价格、薪酬制度、综合监管四项改革;

新增加强县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保障

①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属性,深化薪酬、服务价格改革;

② 加强公立医院考核,但未提综合监管” 与基层联动。

改革维度更完整(新增综合监管),且首次将公立医院改革与基层保障联动,通过上下协同”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支撑分级诊疗落地(如大医院帮扶基层)。

5. 基层医疗与数智化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聚焦基层);

推进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

优化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布局。

① 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发展远程医疗;

② 未提数智化” 对基层的赋能作用。

硬件完善” 升级为软硬件协同:基层医疗从建网络” 转向强能力(如配齐基层设备、培训人才),数智化从远程医疗试点” 转向全民健康覆盖(如电子健康档案互通、AI 辅助诊断),破解基层缺技术、缺数据” 痛点。

6. 中医药传承创新

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明确促进中西医结合与公共卫生、慢性病防控结合更紧密

① 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② 提及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但未提中西医结合” 具体场景。

体系建设” 转向实战应用:中医药不再局限于完善服务体系,而是融入临床诊疗全流程(如中西医联合救治、中药干预慢性病),强化中西医互补” 的实际价值。

7. 创新药械发展

直接提出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

政策从提升竞争力” 转向全力支持

① 发展高端医疗设备,未明确创新药” 支持方向;

② 聚焦设备国产化,未提研发激励” 政策。

政策力度显著升级

8. 医保支撑(隐性衔接)

未直接提医保,但三医协同治理机制” 隐含医保支撑;

基层报销比例倾斜将延续。

① 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推进省级统筹、门诊共济(第45 条);

② 医保与医疗、医药改革的衔接性表述较弱。

医保从独立条款” 融入三医协同,角色从费用保障” 转向治理工具:通过医保支付杠杆引导医疗资源下沉、支持创新药械临床应用,实现保障与改革协同

9. 应急与慢性病管理

全方位提升急诊急救、血液保障和应急能力

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发展防治康管全链条服务

① 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② 加强慢性病管理,但未提防治康管一体化

应急能力从体系” 转向具体场景(如急诊绿色通道、血液储备调度),慢性病管理从控制” 升级为全周期服务(如预防诊疗康复健康管理),覆盖从健康人群到患者的全流程。

10. 心理健康服务

明确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

全民健康” 并列,地位提升。

① 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

② 未作为独立重点,表述较简略。

响应社会心理需求,将心理健康从补充服务” 纳入健康中国核心内容,填补此前重生理轻心理” 的短板,完善全周期健康服务

 

对医药、医疗、医保领域的潜在影响

 

十五五规划建议第 42 条通过 “制度协同、技术赋能、基层强基”,对医药、医疗、医保三大领域形成差异化影响,且三者相互支撑、形成闭环:

 

(一)医药领域:创新驱动与国产化加速,产业格局重塑

 

  1. 创新药:从 “跟跑” 到 “并跑”,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及了创新药。

  2. 医疗器械:“医工协同 + 数智化”,高端替代提速。“数智化建设”,推动医疗器械向 “高端化、智能化” 升级。

  • 基层设备普及:通过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县域医院配齐 CT、超声、AI 辅助诊断设备,扩大中低端器械需求(如国产监护仪、血糖仪);
  • 高端设备突破:支持 “手术机器人、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 等 “卡脖子” 领域研发,打破进口垄断;
  • 数智化融合:推动医疗器械与全民健康数据平台对接(如可穿戴设备监测数据纳入健康档案),拓展 “设备 + 服务” 模式。

 

(二)医疗领域:服务体系重构,公平性与可及性显著提升

 

1.  基层医疗:从 “能看病” 到 “看好病”,患者流向根本性改变

 

十五五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与 “数智化建设” 协同,将从三方面提升基层能力:硬件升级、人才保障、数智化赋能。

 

2.   公立医院:公益性强化,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双提升

 

(二)医保领域:从 “保障” 到 “治理”,支撑医疗体系可持续改革

 

期待医药卫生领域的十五五规划全文出台!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