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2010281位访问者

高州人民医院现任院长透露医生收回扣之谜?

来源:强国社区  作者:南粤之声  发布时间:2013-01-23  浏览: | |

  高州人民医院院长叶观瑞在央视1月11日《焦点访谈》栏目播出暗访报道《高州人民医院药单背后的秘密》后,昨日接受了记者采访,坦言“现在压力很大”,这几天有不少医生被带去谈话,可谓人心惶惶,该院医生收取回扣一事不断“发酵”。与此同时,有媒体以《高州医院的堕落之谜》为题,将高州医院“堕落”的原因归结为更换院长后,高州医院重新“回归主流”,新院长叶观瑞迅速成为舆论漩涡的中心。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时,叶观瑞透露了医生收受药品回扣的根源。

  (一)对于医院回归主流后所涉嫌商业贿赂事件,叶观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药品价格都是省里定的,我们无法左右,只能按照中标价采购。” 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在高州医院出事后表示,现行医药招标制度不仅多方不满意,而且不断出事,一出事各方又推脱责任。“以后就不搞招标了,建立一个平台,让医疗机构和药企自己去竞价交易。” 

  其实,叶观瑞只说对了一半,姚志彬的说法要想有效果则必须加上一个条件:取消药品差价率管制。

  因为公立医疗机构医生普遍收受药品回扣泛滥成灾的根源在于药品差价率管制(《取消药品差价率管制是当务之急》,21世纪经济报道),这一政策包含了药品集中招标政策。我国目前对公立医疗机构实行顺价加价15%或者零差率的药品差价率管制,具体做法是将省级药品招标确定中标价作为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价,大部分公立医院在中标价基础上加价15%作为零售价,这叫做顺价加价15%的差价率管制政策,小部分试点的公立医院和所有的基层医疗机构直接以中标价为零售价,这叫零差率的差价率管制政策。导致医生收受药品回扣的正是违背基本经济规律的药品差价率管制政策,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在回归主流前,高州医院突破了15%的差价率管制政策,中标价10元的药品,加价15%后,医院的零售价可以定为11.5元,如果不突破15%的差价率管制政策,医院只能获得中标价和零售价之间的1.5元的差价收益;如果突破15%的差价率管制政策,医院还可以通过“二次议价”迫使药企以5元的底价供货,获取中标价与实际采购价之间5元的收益,医院获取的总药品收益为6.5元,底价供货后,医生自然就拿不到回扣。据统计,2002至2009年,高州医院药品、设备、耗材采购成本节省2.2亿。回归主流前的高州医院之所以能够成为“官方高度肯定、各地争相学习的优秀标杆”,在于其创造了一个奇迹:不要政府一分钱的直接投入,不仅医院盖起了占地10万平米的大楼,拥有数千张床位,医生可以拿到二三十万的年薪,而且医生还不拿回扣。这一奇迹最引人深思的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二次议价”将省级药品集中招标确定的中标价中虚高的水分挤出来,使之光明正大的成为医院的收入。高州医院的这一做法虽然突破了政府规定的15%购销差价率管制,但是掏空了医生收回扣的空间,有效杜绝了医生和药企的幕后交易,防止了回扣刺激下的过度用药、滥用药等对患者经济利益和健康权益的侵害。

  回归主流后,高州医院为何没有继续进行“二次议价”?因为主流医院都严格执行药品差价率管制,在药品差价率管制政策的环境下,没有哪个医院有动力进行“二次议价”的,因为医院如果以5元购进,在15%的差价率管制下,零售价就只能是5.75元,医院只能获得0.75元的药品差价收益,这样显然是吃力不讨好。因此,如果不取消药品差价率管制,即便按照姚志彬厅长的说法,取消招标后,医疗机构是不可能去和药企“自由竞价”的,医生收回扣的情况还会成为普遍现象,“重庆药交所”之所以未能降低药品价格,根源就在于没有取消药品差价率管制。

  所以,虽然医院“可以”以低于中标价采购,但是在药品差价率管制之下,医院不会进行“二次议价”,“只会”按中标价采购药品,这样药品公开的价格竞争机制就会失灵,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就不能进行公开的价格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公开合法的价格竞争,就必然有非法隐性的回扣竞争。回归主流后的高州医院之所以会爆出“回扣门”事件,根本原因就在于严格执行了违背基本经济规律的药品差价率管制,倒逼药企开展“高定价、大回扣”的非法隐性竞争。从这个角度看,将高州医院的堕落归咎于叶观瑞个人是有失公允的。

  (二)对于医院回归主流后医院药费比例有所增高,叶观瑞认为,这不能证明高州模式更好。“以前我们医院都采购最便宜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基本都是快被淘汰的。病人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现在只是用了好一些的药品。”

  这番话很有欺骗性。青霉素显然是个好药,不但疗效好,而且价格很低,几毛钱就可买到一只,可是现在大家在大医院很难用上青霉素了,已经被大医院淘汰了。央视列示的高州医院回扣药品名单涉及上百种,举例的氨曲南粉针进货价只有2.5元,中标价高达19.2元,而医院的售价则是22.08元,从进货价看,这药很便宜,应该不是“好药”,从中标价看,这个药很贵,又应该是个“好药”,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众所周知,药品“好”还是“不好”,不在于其价格是便宜还是昂贵,而在于疗效。很多药品之所以濒临被淘汰的边缘,是因为医生不开,而医生不开的原因在于其价格便宜、没有多少回扣的空间。和世界各国一样,我国的药品都只有合格与否之分,没有优劣之别,符合《药典》标准的就是合格品,不符合《药典》标准的就是不合格品,没有什么一等平、二等品,三等品……,所谓的“好”,以及现行省级药品集中招标中的“质量优先”,都是抬高药价,预留回扣的幌子,“好药”的潜台词是“回扣大、销量好”。所谓“用了好一些的药品”,与其说是“病人的需求”,不如说是“医生收回扣需求”,因为患者用什么药从来都是医生说了算。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