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29835 位访问者
黄浦江畔的六月,梅雨粘稠如墨汁。上海国大国爱大药房有限公司的破产公告在行业里震动。墨迹被水汽晕染开来,像一道溃烂的伤口。这已是国药系第七家破产清算的零售企业。昔日霸榜行业的国大药房,如今净利润如雪崩般滑落94.28%,从昔日“万店俱乐部”的荣耀王座跌落。
连锁药店的寒冬败退
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连锁药店行业,如今正深陷凛冬。国药系的轰然崩塌,只是这场行业危机的冰山一角。益丰、漱玉平民、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健之佳等六大上市连锁药店,在2024年便已呈现出颓势。前三季度,仅益丰药房维持着微弱增长,其余五家净利润集体跳水。2025年形势依旧严峻,尽管上半年这六大连锁药店营业收入均实现正增长,但净利润却多数下滑,仅益丰药房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行业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愈发凸显。
2024年堪称连锁药店行业的“关店元年”。益丰药房关闭1078家门店,大参林733家门店停业,一心堂也有358家门店结束营业。2025年第一季度,老百姓、漱玉平民、益丰药房再度关闭三百余家门市。此前资本驱动的疯狂扩张潮戛然而止,头部企业纷纷从“跑马圈地”转向“断臂求生”,暂停新店开设与并购计划。
同时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居民收入预期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消费者在医疗保健方面的花费也愈发谨慎。他们更加注重药品的性价比,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高,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药品,甚至会在不同药店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
勒紧药店脖颈的三重绳索
2.1 医保铁腕
2024年哈尔滨飞检引爆行业惊雷:四家药店伪造处方涉案金额过亿元,医保协议被斩断,涉案基金遭冻结。随后医保监管层层加码:电子处方中心强制流转、“扫码结算”全面推行、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医保基金监管高压之下,传统药店的生存根基被彻底撼动。医保政策调整下的个账支付能力下行,也给连锁药店带来巨大压力。近年来,医保政策不断调整,个人账户支付范围、支付额度受限。部分地区将非必需药品、保健品等调出个人账户支付范围,个人账户资金注入方式和额度也有所改变。使得消费者在药店的实际支付能力下降,一些高价药品或非医保目录内的健康产品销量下滑,直接影响了连锁药店的销售额与利润。
2.2 线上吞噬壁垒
2023年网上药店销售额突破543亿元,2024年直指600亿大关。一盒27元的活菌颗粒在平台抽成后药店仅得14元,24小时即时配送更瓦解了实体店最后的地理护城河——2024年上海医保外卖订单日均近万单,实体药店在效率与价格的双重碾压下节节败退。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线上购药,医药电商平台凭借丰富的品类、便捷的购药流程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不断分流传统连锁药店的客源。消费者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完成药品查询、下单和支付,等待药品配送到家,无需再专门前往线下药店,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2.3 饱和市场的恶性竞争
市场饱和度的急剧攀升是行业陷入困境首要因素。连锁药店凭借良好的市场前景与资本助力,门店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全国药店数量从2010年的40万家膨胀至2024年的70.1万家。平均单店服务人口骤降至2000人,远低于欧美6000-7000人的合理水平。部分街区甚至出现“百米5店”的荒诞场景。为吸引顾客,各大连锁药店频繁开展促销活动,大打价格战,使得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行业整体毛利率持续下滑。“买药送鸡蛋”的促销沦为行业常态,净利润率从8.3%暴跌至3.1%,薄利已无法支撑生存。特殊时期期间,防疫物资、感冒药、退烧药等药品需求井喷,连锁药店营业收入随之大幅增长。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这些特殊药品需求迅速回落至正常水平。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销量锐减,感冒药、退烧药的销售也回归到疫情前的波动范围。药店失去了收入增长点,而房租、人力等固定成本却并未减少,利润自然出现下滑。
连锁药店崩塌的全球共震
从全球范围来看,从美国底特律的街头到中国上海的巷尾,全球连锁药店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剧变。全球最大连锁药店沃博联(WalgreensBootsAlliance),这个昔日行业的巨头,在2025年3月竟以100亿美元的价格被私募机构SycamorePartners收购,而这一价格尚不足其巅峰市值的十分之一。沃博联还计划在2027年前关闭1200家门店。与此同时,美国第三大连锁药店来德爱(RiteAid)已申请破产,作为破产重组计划的一部分,400-500家门店即将消失。CVSHealth同样未能幸免,在2022~2024年期间已经关闭了约900家门店,并且预计2025年还将关闭271家门店。行业专家更是发出预警,未来五年美国或有4.5万家实体药店倒闭。这场崩塌不是周期波动,而是全球药品零售业的结构性剧变。
连锁药店这场全球性的崩塌,并非简单的周期波动。从美国的情况来看,电商的冲击、医保政策的调整以及消费者健康观念和购药习惯的改变,都对传统实体药店造成了巨大冲击。在中国,除了市场饱和、竞争激烈外,医药电商的崛起、医保控费等因素,也使得连锁药店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就如同底特律汽车产业在新兴技术冲击下失去优势一样,连锁药店行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传统的经营模式正逐渐失去竞争力。
哑铃两端的重生曙光
在连锁药店残酷洗牌的当下,“哑铃型”新格局正逐渐显现。专业药房端,DTP药房与院边店凭借处方外流与专业药事服务构筑起坚固的护城河。某三甲医院旁的DTP药房通过为肿瘤患者提供全程管理服务,客单价突破3000元,专业价值铸就生存筹码。这种专注于特定疾病领域、提供高附加值服务的模式,让专业药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独特优势。便民药店端,扎根社区的药店正积极转型为“健康驿站”。上海某社区药店增设慢病检测与家庭药箱服务后,非药品销售占比升至40%,医保依赖度降至30%,在行业寒冬中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转型遵循着三大定律,即商品从“治病”转向“防病”,健康食品、医疗器械成为新的增长极;服务从“交易”转向“链接”,会员健康管理构建起长期黏性;盈利从“卖药”转向“方案”,个性化健康服务包开辟出新的蓝海。
老百姓大药房在转型之路上步伐坚定。在服务多元化方面,以门店为核心打造健康服务平台,聚焦慢病服务、药事服务、便民服务三大板块。通过数智化技术进行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在万家门店铺设慢病自测蓝牙智能设备;提供药品过期置换权益险等药事服务;推出针对银发群体的便民服务。在商品多元化方面,重点挖掘功能性食品、个护美妆等品类,利用全渠道大数据拓展商品矩阵,2024年自有品牌自营门店销售额达35.4亿元,2025年一季度直营门店普通食品、个护及生活用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逾9%。
益丰、漱玉平民、一心堂、健之佳等连锁药店也纷纷在非药领域发力。益丰成立多家子公司拓展业务范围;漱玉平民与台湾大树药局合作开设新形态健康药局,计划开发年轻化产品线;一心堂的泛健康品类2024年销售同比增长29.3%;健之佳打造“健康+便利”场景化服务网络,尝试多品类融合型直播。就连国货美妆品牌珀莱雅也入局,发布械字号产品,招聘OTC分销经理,试图切入药店渠道。
尾声:当架上药品蒙尘,三十万药店或将次第关闭,这是资本狂欢终被现实冷却,也是行业刮骨疗毒的涅槃。当药店不再只是货架陈列场,当药师真正成为健康守门人——那个以专业价值重获尊重的时代,或许才是医药零售真正的破晓时分。毕竟,寒冬之后,万物生长!
参考资料:
《中国企业破产重整信息网》发布的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25)沪03破申473号公告
海外監管公告國藥集團一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
药店大考进行时:过去一年关店近4万家,一季度收缩持续-新浪财经
阵痛中的连锁药店:70万家药店寻找新方向,上市连锁也曾考虑整体出售第一财经
老百姓宣布大动作
![]() |
||||
相关文章